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爱国情 奋斗者】“第688名村民”张端树

2019-06-30 02:31: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爱国情 奋斗者】“第688名村民”张端树

  第688名村民

  ——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石家庄市工商联驻平山县南文都村第一书记张端树

  [奋斗者说]

  “人这一生总要干几件有意义的事,扶贫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只要干出名堂来,让人民群众满意,我就觉得最有意义。

  扎根在农村,面对一项项扶贫工作,我真想能多长几只手,多为乡亲们做一些事。”——张端树

  6月27日,刚刚从北京开会回来的张端树(右)没顾上休息就回到南文都村,向企业家推荐村里的产业项目。 记者赵海江摄

  6月27日下午,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河道整治工程现场,一位黝黑的中年男子,沿着刚铺的水泥路,边走边看,不时用带有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自言自语:“我走的这几天,工程进度真不慢!”

  路上遇到乡亲们,他总是“大叔”“大娘”地叫着,而大家伙儿则亲切地叫他“老张”。

  他就是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石家庄市工商联驻平山县南文都村第一书记张端树。正是这位被南文都村乡亲们认可的第688名村民,历时三年多,扎根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大刀阔斧改善村容村貌,历尽万难建起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产业项目,不仅让小山村发生了美丽“蝶变”,还带领乡亲们战胜贫困,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改善村容村貌,南文都喜换新颜

  又是一年荷花开。

  绕过荷花盛开的池塘,不远处的河道整治工程现场,铲车、挖掘机干得热火朝天。

  南文都村党支部书记范明平回身擦了把汗,刚睁开眼,便愣住了:“老张,回来了!”

  “想老张想疯了吧,怎么可能?他这会儿不是在北京就是在家呢!”背对着范明平搬石头的党支部副书记范建明,虽然不相信,但还是直起腰回过身。

  “还真是老张!”范建明一边擦着眼角的汗水,一边激动地喊了起来。

  “老张,从北京回来咋不在家歇两天!”范明平嘴上这么说,手却拽着张端树讨论起施工的事。

  “我这不是怕你们背后说我‘葫芦瓢’吗?”张端树笑着跟大家开着玩笑。

  张端树的这句玩笑话,把范明平的思绪拉回到2016年。那年3月1日,张端树一行三人带着铺盖卷儿和米面粮油进村住了下来。

  “当时村里有200多户人,其中三分之一是贫困户。凭这仨人就能带着全村脱贫致富?不光乡亲们觉得他们是‘葫芦瓢’,沉不下去,就连我们村两委干部也觉得他们是来走过场的,干不了啥实事,住几天就得撤。”范明平说。

  让范明平想不到的是,张端树和他的队员们,不仅在这个穷山村扎下了根,还拉起了架势,张罗着要改善村容村貌。

  “扶贫是动词,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扶贫。”张端树在整治村容村貌动员会上说的这句话,范明平至今记忆犹新。

  “对他们的印象也是从那时改变的。”范明平说,整治村容村貌开工第一天,工作队就有人手上打起血泡,他买来三双手套,却被他们拒绝了。“老张说,大家伙儿劳动都不戴手套,他们搞特殊会被乡亲们看不起。”

  随后的日子里,张端树带着工作队的同志起早贪黑拆猪圈,挖残墙,运垃圾,搬石头。看到城里来的干部没有一点娇贵气,乡亲们干劲更足了。

  短短几个月时间,南文都村先后拆除土建厕所170多座,猪圈90多个,破旧围墙1000多米,铺设排污、供水地下管网,硬化了2000多米的街道、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还建成两个共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广场。

  南文都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张端树和他的队员们也赢得乡亲们的认可,摘掉了“葫芦瓢”的帽子。

  ●引进扶贫产业,群众腰包鼓起来

  看完河道施工后,张端树又赶到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葡萄基地。

  “老张,全国人民对你这个公务员满不满意,俺不知道。但俺知道,咱村的父老乡亲都给你打满分!”正在指挥乡亲们干活的村民范圈桃说,如今的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已经成了他们村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俺家能脱贫,靠的就是它。”范圈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给园区,每年每亩租金收入1500多元,在园区打工,每月工资1800多元;全家5000元扶贫资金入股园区,每年还能从企业拿到10%的分红……

  “老张是真有一手!”范建明说,整治完村容村貌后,趁着乡亲们对工作队的印象有所改变,工作队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搞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让南文都村搭上发展旅游增收致富的快车。

  “要解放思想,就得走出去。”张端树带着村干部、村民代表到邯郸、定州以及平山县的其他乡镇参观学习。“这招挺灵,一圈转下来大家伙儿就统一了思想,一定要把生态旅游项目搞起来。”范建明说。

  而在这期间,张端树借助“娘家”石家庄市工商联的优势,广撒“英雄帖”,先后邀请100多家企业前来参观考察,并通过“广撒网精挑选”的方式进行企业“海选”。

  回忆起当时的辛苦,范明平感慨颇多。“不管天寒地冻,也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来,老张就陪着去转。无论多难,他们从没向村里提过一点要求。”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和专家评估,最终确定由河北柏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资,主导建设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

  “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4800余万元,先后栽植苹果树370亩近18500株、樱桃20余亩近千株,葡萄园300余亩。此外,投放鱼苗的水源治理达50余亩。”张端树介绍,目前,园区已累计发放分红226.96万元,432户1176人受益。“未来我们将打造‘种、养、休、游、娱’一条龙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带动文都河流域3个村庄1500多人致富。”

  ●文明尚德,邻里和谐村风美

  村南的荷塘,不仅是村民致富的“钱袋子”,也是村民闲暇之余的好去处。

  6月25日上午,荷塘边,曾当过13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范文献正拿着蘸着红油漆的毛笔,描着景观石上已经褪了色的字。

  “我们就是要把工作队给村子里留下的印记都涂亮,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范文献说,他身后的荷塘,要是没有老张,还是一条垃圾沟。

  “老张来之前,俺们村有687口人,老张就是俺们村的第688名村民!”范明平说,张端树早已不是外人。

  2017年底南文都村脱了贫,正好张端树的扶贫工作服务期满。得知消息的乡亲们“急了眼”。“当时,俺和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联名写信给市县有关部门,最后才把老张留下来。”范明平说。

  老张除了发展产业有一套,抓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把好手。如今,一场“传承好家风”活动,正在改变着南文都。

  “以前,垃圾到处丢,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大家谁都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荷塘边的大树下,纳凉的村民齐俊平说。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环境整洁“外在美”,更需要文明尚德“内在美”。在张端树的眼里,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远远不够。“只有村风净化,邻里和谐,孝老敬老的好家风回来了,我们村才能称得上是美丽文都、幸福文都!”(记者董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