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曲周故事|九位研究生接力“苹果小院”

2019-06-13 01:46: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九位研究生接力“苹果小院”——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县系列故事之三

 

 

  贺敬芝(右)和同学张俊娜正在监测果园的温度和湿度。记者杨梦帆文/图

  相公庄科技小院位于河北省曲周县槐桥乡相公庄村,是一座建于2010年4月的“苹果小院”。小院依靠国家苹果产业体系的技术专家,引进测土配方、壁蜂授粉、果园生草等技术,提升相公庄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贺敬芝来到了相公庄科技小院。可第一次见到苹果树,她就出了洋相。

  “这就是苹果树?这苹果多久能熟一次?”贺敬芝好奇地问。然而就这一问,让当时在场的果农和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作为一个农业大学的学生,没意识到自己连这种基础常识都不清楚,真是件丢人的事情。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贺敬芝说。

  后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让贺敬芝承包村里的一排苹果树,同时把她托付给了当地果农,让这些果农带着她学习技术。在与果农的交往中,她逐渐明白,要多去田间地头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真正为农民朋友解决实际问题。

  前期师哥师姐的工作让相公庄科技小院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2019年春节前,我取了45户果农地里的土壤样品,检测了其中的有机质含量,并把信息张贴在小院内。有的农户不识字,我就直接告知他土壤中缺什么、应该补什么。农户不仅想了解检测结果,更想知道如何用药。”贺敬芝告诉记者。

  相公庄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从种植粮食作物转型到种植苹果,关于如何提高效益,村里人费尽了心思。“但是还是种不好,产量提不上去。”贺敬芝介绍,相公庄小院建立以来,已经有9位农大的研究生在这儿奋斗过。“苹果种植不是我们的长项,我们找到了山东农业大学的老师,引进了一些生产技术,带来了明显的效果。”

  科学技术的到来,让村民更有信心了。村里苹果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800亩增加到2018年的1500亩。村民张景良对记者说,小院的到来对村民的帮助可大了,果园生草技术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壁蜂授粉让果型端正了……这些学生能吃苦,手把手教大家新技术。以前一亩地产4000-5000斤苹果,现在达到7000-8000斤。苹果每斤售价从以前1元左右达到了2018年的1.8元,今年估计能卖到2元多。

  苹果产量、品质提升了,又面临着如何销售的问题。最近一次苹果成熟后,小院的研究生首次尝试在网上销售苹果,但由于经验不足,卖得不是很成功。“虽然只卖出了十几箱,但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贺敬芝说,“在科技小院里学习,就是从课本到了实践。不仅提高了农业实用技术水平,连性子也磨炼了。现在,我已经变得越来越自信。”。(记者 杨梦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