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香港求职骗案飙升 男子“买电话”被骗95万港元

2016-06-27 12:25:04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香港求职骗案飙升男子“买电话”被骗95万港元

    香港警方商罪科讹骗案调查组署理总督察潘岳谦(左一)及高级督察王浩。香港《文汇报》记者庄礼杰 摄

  中新网6月27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暑假将至,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及青少年求职心切,有不法分子近日在社交网站发帖招揽电话上台代理甚至申请贷款代理,员工不虞有诈垫支申请,骗徒得手逃之夭夭,苦主平白负债,单一损失达95万元(港元,下同),有受害人更只有14岁。香港警方呼吁求职者应对报酬异常优厚的工作持怀疑态度,不应随便披露个人资料及签署文件。

 

 

 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署理总督察潘岳谦称,骗徒常见通过社交媒体刊登招聘广告,近期手法包括向事主提供虚假的粮单及工作证明,唆使及陪同到财务公司借钱,谎称“帮公司借钱是工作一部分”及“毋须承担任何风险”,花言巧语哄骗事主答应,但骗徒取得款项便失去联络,事主要负上高息债务及背负行使虚假文件的刑责,或会要求事主在表格上填写个人资料,盗用其资料申请借贷,蒙在鼓里的事主数月后收到财务公司追款信,始知受骗。

  香港警方今年首四个月接获13宗求职骗案,16名受害人损失金额合共近120万元,数目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去年全年,受害人大部分年轻及缺乏工作经验,介乎14岁至57岁;今年首四个月,受害人年龄则介乎20岁至49岁。14岁少女去年8月在网上被招聘代购价值6000元游戏点数,以赚取佣金港币360元,受害人替骗徒购买游戏点数后,虽收到佣金,却与骗徒失去联络,损失本金及网购手续费,共6000多元。

  至于损失金额最大的一宗个案发生于今年,一名47岁男子应征为“购买手提电话”的职位,他以个人名义申请信用卡并借贷购入多部电话,被骗达95万元,该招聘广告指每买入一部手机,有1000元佣金。

  有骗徒更吩咐事主代买电话服务,诱骗其以个人名义“上台”购买新机连合约,成功注册后骗徒连SIM卡取走电话,再以该帐号购买大量网上商品,让事主承担月费及其他费用。至于声称聘请“私人助理”的骗徒,以报章广告或朋友介绍寻找猎物,在面试时要求应征者交出信用卡作为“财务背景审查”,但转头便取去卡非法签帐将之“碌爆”(刷爆),令求职者无辜负上所有卡数。

  在大型社交网站平台搜寻输入“求职”、“找工作”等字眼,很容易找到五花八门的招聘专页或群组,多以“弹性工作时间”、“高薪厚职”和“赚快钱”等字眼作招徕。潘岳谦形容,骗徒得手逃去无踪,受害人不但得不到工作薪金,更要承担债务,如无力偿还更会被申请破产,个人信贷纪录被“画花”影响日后申请专业行业职位的机会。

  香港警方建议求职者,面试时如遇要求缴交行政费、按金或申请贷款,应提高警觉,切勿提供个人资料,财物应保管在视线范围;面试前资料搜集有关公司的背景及业务性质,如查核其公司注册,地址或名称与面试地点是否?合,填写任何表格应仔细阅读表格上的入职要求或合约条款,如有怀疑切勿填写及签署,如有人答允给予报酬异常优厚的工作,或劝阻不要告诉亲友,更应抱持怀疑态度,提高警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