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台高考:进名校不易 各有各的压力

2016-06-07 10:41:27 信息来源:新华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港台地区的“高考”是什么样的?注重考验学生何种能力?考生又是如何应对压力的呢?

  港台“高考”考什么?

  每年四、五月份举行的香港“高考”,即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考试)。香港考生必考中文、英文、数学及通识教育4个核心科目,以及从高中科目、应用学习科目和其他语言科目中选出的2-3项选修科目。DSE考试成绩还有一部分来自基于学生日常表现的“平时成绩”,该成绩占比15%-30%。DSE成绩评核从1到5作为每科的评核分数,其中前10%成绩最优异的考生可获5**级,成绩次佳的30%可获5*级。入读香港传统八所大学的实际录取分数线则在22分左右。

  2002年以后,台湾地区采用“多元入学”的方案。为减轻学生压力,大学招生主要依托“学测”和“指考”,配以“繁星计划”、“推荐甄选入学”、“特别身份学生优待入学”等其他手段帮助学生顺利入学。每年一月份的“学测”,即“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相当于“提前批”考试,大学可依据自身办学特色、专业需要预先设立考试门槛,参考考生自身特长和平时成绩,再将符合标准的高中生集合统一考试。如果错过“学测”,还有七月份的“指考”,即“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有中文、英文、数学等10科,学生可以自行依据专长选择科目参加。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再按照不同学科的需要乘以加权百分比,分别计算报名学生的排名以决定最终结果。

 

 考生想进名校不容易

  在香港DSE考试中,以“中国语文科目考试”为例,考试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聆听能力、说话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共五部分组成,考察学生思考、理解概括、口语沟通等能力,考试时间总共约6.1个小时。据统计,香港每年都有数万考生申请升入大学,而香港本地高校每年能提供的学位只有一万五千个左右,淘汰率不低,而且DSE考试长达一个多月的考试周期也大大增加了考生考试的心理压力。

  总体来说,香港DSE考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重视学生素质能力考评,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向选择科目学习,而且尽管DSE考试每年一次,但香港各院校基本接受不同年份成绩合并,过去1-2年内成绩都被视为有效,录取灵活。

  在台湾,“学测”考试内容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不做过度延伸,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如果错过了每年一月份的“学测”,那么就得参加“指考”了。因“指考”难度较高,被不少台湾学生视为“地狱”。近几年,台湾参加“指考”的考生逐渐减少,再加上台湾各种交错的录取手段给予优惠,极少出现对优秀人才的遗漏和错失现象,即便如此,学生和家长对于“指考”的抗议仍不间断,认为“指考”给学生带来了不人道的压力。此外,像台湾大学这样的名校依旧难求,“指考”放榜后,各科状元会被媒体“热捧”。

  学生、家长均临大考

  据港媒报道,今年香港DSE考试前,香港有关考生压力调查显示,应届考生压力平均为7分,一成四考生认为压力爆表。主要压力来自时间不足、临场发挥、担心出路、家长期望等等。

  香港学生辅导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学生压力大显示同学重视考试结果,部分人会以文凭试结果定义人生是否成功,更认为入大学对前途非常重要,不认识大学以外的其他出路。建议考生调整自我期望及心理质素,不要专注在已应考科目上如何做得不足,应放眼怎样在其他未应考科目做得更好,也要保持良好状态、有充足休息,这样才能发挥更佳。

  台湾高中学生面对“高考”心态稍为轻松平静。到了高三,同学们之间的离愁别绪开始在班级里弥漫,大家都在酝酿着一种对青春时光的追忆,特别是那些率先通过“学测”和推荐入学的学生,就会在空闲的半年里培养兴趣爱好,然而,要参加“指考”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一般也感到压力很大。

  考试不仅考学生,甚至也要考家长。有媒体揶揄为在台湾上大学“十分容易”,台湾的“多元入学”是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呢?业内人士表示,这部分负担转嫁给家长,变“多钱入学”了。由于个人申请的报名费每次1500元(新台币,下同),学生报6次就9000块,这还不包括一些杂费以及奔波各校参加笔试、面试的交通、住宿费。有时候家长还要陪着学生一天之内南北奔波赶场,申请三个月下来人仰马翻,花两三万块钱是常事。(刘曦文 蔡啸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