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水含铅调查委员会:政府集体失职推卸责任
2016-06-01 11:25:42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政府昨日正式公开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确认使用含铅焊料是公屋食水“铅”凶,并批评政府监管部门、总承建商、分判商及水喉匠等持份者集体失职,轮流将相关责任转移给别人,属典型的推卸责任,最终令居民受害至深;报告公开后,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率领相关官员出席记者会,会上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水务署署长林天星及房署署长应耀康,先后逐一向市民致歉。
《星岛日报》报道,食水含铅事件波及11条屋邨,食水含铅超标调查委员会经长达68日聆讯,早前向特首梁振英提交长达266页的报告。经遮盖涉刑事调查的内容后,政府昨正式公开报告内容,报告信纳使用含铅焊料,是直接导致受影响屋邨食水含铅超标的直接成因,并批评事件中所有持份者,包括水务署、房委会、四大总承建商、水管工程分判商及水喉匠等,均集体失职,未能防范供水系统使用不及格焊料。
委员会指,“表面上现时已有一套完善的多重屏障审查制度,但现实中却被沦为纸上制度,各方又轮流将相关责任转移给别人,属典型的推卸责任。由于所托非人,最终的结果就是居民受害至深。”
报告内的最大批评篇幅是针对水务署,力数水务署“七宗罪”,并重点批评水务署一意孤行不肯验“头啖水”,做法是难以理解,导致未能确定食水含铅事件的真正影响程度和范围。
委员会又批评房委会知悉含铅焊料的害处,但无有效机制令知识传至不同组别,导致没有订立有效防止使用含铅焊料的计划,并过分依赖以文件查核方式,监控总承建商的建造工程质素;四个涉事的总承建商,亦无履行与房委会所订的合约责任。委员会相信,总承建商并非故意在水喉工程中用铅焊料,但却过分相信分判商,而自食其果。
委员会最后提出多达17项建议,最备受关注的,是针对水务署采用的取样规程有不足之处,建议政府主动为所有公屋屋邨再安排食水测试,并采用恰当的取样规程,包括收集静水样本进行测试,以释除所有公屋居民的疑虑。委员会同时建议,政府应设立独立组织,全面监察水务署的表现和香港的水质,并设立国际专家小组,就香港水质标准等提供专家意见。
报告昨日公开后,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率领相关官员召开记者会,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水务署署长林天星及房署署长应耀康,先后逐一向市民致歉。林郑月娥表示,政府已将报告涉及政府部门及官员的部分百分百披露,并全面接纳报告批评,会循四方面追究及承担责任,包括房委会会循合约责任追究总承建商,律政司则已去信警方,有可能对涉事水喉匠作出刑事调查。
至于行政及政治责任,林郑月娥认为,要一名官员负上个人责任是严肃的事,但食水含铅事件涉及制度问题,无任何证据证明有任何官员或个人有严重犯错,有法不依和滥用权力,故没有官员要因此负个人责任。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表示,已责成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及水务署署长,成立特别职务小组,积极落实报告的建议;发展局今天亦会成立包括国际专家在内的5人小组,研究食水标准制定及抽验水办工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表示,去年七月铅水事件后,房署进行多项善后工作,包括派发樽装水、作临时供水以至验水等;到现时为止,涉及的直接开支接近1亿元,他形容涉及开支庞大。他说,房委会将于本周五召开非正式会议,讨论下一步跟进工作。
就委员会建议为全港公屋安排食水测试,政府消息人士认为没有急切性,应该先等五人专家小组研究出抽水方式和规程后,才决定是否再全港公屋验水。水务署于记者会后补充,水务署会与专家小组商讨,争取于明年初就取样规程,包括抽验水管的第一次水源、行动水平及达标率等,提交意见;水务署会按专家小组意见,为需要调查受铅污染的屋邨进行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