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国族认同 有理性的港人会这么看

2016-04-11 11:13:3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谈到港人的国族认同,笔者总会想起颇具北京与香港“双城寓言”色彩的电影《春娇与志明》。在影片中,首都北京只与创富想象相连。港人对于经济价值的热切关注,想象性地抚平两地关系中的张力,并遮蔽有关政治的讨论。

 

 数年过去了,如今针对大陆人的“反蝗虫”运动不断冒头,“港独”思想也冲破禁忌、彼此应和。受此社会氛围影响,昔日潜隐在某些港人心头对中央政府管治的困惑,在一轮轮煽动下开始放大并走向极端。他们尤其是部分年轻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也转而归咎于制度,归咎于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治。

  困惑可以理解,但他们无疑是打错了板子。香港青年主要接受西式教育,较之长辈更加认同西方意识形态。在泛民派的误导下,便先入为主地产生“内地是不民主的,香港是民主的”二分思维,并将“民主”视作香港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相形之下,回归以来,香港教育体系中有关中国历史和国情的内容却明显不足,直接导致香港青年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缺乏了解,也因此难以巩固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以至于部分青年“只知有港、不知有国”,甚至以为“香港人”和“中国人”身份可以“二选一”。同时,泛民派试图虚化“一国”,凸显“两制”,部分香港青年受此影响,将对内地意识形态的不认同扩大化,盲目信服港英时期“自由、民主、法治”的殖民神话,却转而对中央政府依法管治抱以排斥乃至对抗的态度,甚至出现分离主义的极端倾向。两地交往偶有摩擦本属正常,在防备甚至敌视的心态下,所谓两地矛盾也被刻意放大。

  反对与破坏是容易的,关键是创造与新生。“捍卫香港民主”的急先锋们,在对“抗争”行为的迷恋中,在“恋殖”情怀的浸淫下,正将香港推向不安与动荡的边缘,而他们所笃信的问题答案,或许正是别人喂下的毒药。

  回到文首的香港电影,香港既不应延续殖民时代的定位,继续漂泊在家国之外,只在“揾钱”中实现自身,回避国族认同的焦虑;也不该任由泛政治化的阴云压境,破坏当地所珍视的“港人的生活方式”。在回避与激进之外,摆正心态、检视问题才是出路。

  2008年奥运盛典让港人热泪盈眶,“中国人”认同空前高涨。谁说两地之间没有心灵交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两地之间眼下的心结也肯定有办法化解。港人要知道,从没有脱离“一国”的“两制”,背靠内地的发展才能有效解决香港当前经济民生问题。此外,通过加强港人尤其是青年与内地历史文化和经济利益上的联系,让曾经“存在感”不足的国家显影在港人面前,双轨并行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现在还“为时未晚”。香港人的首都在北京,这会是有理性港人的答案。(张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