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研讨会 梁爱诗:法治精神不容扭曲
2016-04-10 11:21:06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今年是基本法颁布26周年,为加深社会各界对香港基本法及法治概念的认识,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昨日(9日)举办“司法、守法与基本法”研讨会。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表示,近年社会上出现破坏守法精神的事,以及扭曲法治精神的言论,会对市民产生不良影响。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副主席黄均瑜则批评,反对派俨如掌握对基本法的“话语权”,对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措施均冠以违反基本法之名。
研讨会邀请梁爱诗担任主礼嘉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担任研讨会主持人。研讨会的主讲嘉宾分别有:香港大律师公会宪法及人权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沛然、香港律师会副会长彭韵僖、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及维护法纪关注组成员何君尧。
梁爱诗:表达诉求必须理性守法
反对派近年为求达至其政治目的,先后曾发起违法“占领”及暴力冲击事件,更促使“港独”思潮抬头,严重损害香港的法治精神。身为主礼嘉宾的梁爱诗在研讨会上致辞时指出,香港是一个文明和有秩序的社会,但香港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无视法治、破坏守法精神的事件,引起大众对司法制度的质疑,而社会上对“法治”众说纷纭,部分言论更扭曲了法治精神。“例如有人认为,法治只会约束政府,而自己为了争取自己的目标,可以违法违纪,无需受到法律制裁”。这些言论或对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产生不良影响。她认为,面对这些负面的社会冲击,向大众灌输“法治”的重要性,更显得刻不容缓。
梁爱诗强调,“法治”是港人引以为傲的社会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亦是维持香港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之一。她认为,法治精神是指政府及市民都必须遵从和遵守法律,并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前提下,以理性、和平、守法的方式表达意见或诉求,否则会对香港社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她续指,近年接二连三出现无视法治、损害司法制度和破坏守法精神的事件,扭曲法治的言论或会对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产生不良影响。她认为,法治是香港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必须坚定不移地捍卫,面对法治的冲击,向社会灌输法治的重要性更是刻不容缓。
梁爱诗表示,香港基本法对香港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宪制性文件,社会各界,尤其是基推会在回归19年来,一直都努力不懈推广香港基本法,旨在让更多人能够切实认识香港基本法下港人的权利及义务,及可把握香港基本法赋予香港的优势,更好地建设香港,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
她续说,香港基本法保障了“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是国家对香港行使主权和维持香港长期安定繁荣的根本保证,确定了香港未来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制度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蓝图,也为香港可持续的成功发展奠定稳健的基础。
黄均瑜:反对派肆意歪曲基本法
黄均瑜致辞时则表示,香港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这除了有赖专业的警队外,市民守法意识亦功不可没,可惜自“占中”开始,部分人假“公义”之名号召公众“公民抗命”,甚至声称不守法者只要接受法庭裁判就不会损害法治,他指这种做法正蚕食社会的守法意识,担心若守法精神愈差,法治社会将难以维持。
黄均瑜续称,基本法自颁布至今,似乎出现解释权、话语权和活动权“三权分立”的状况。他指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但“话语权”却落在反对派手上,批评他们对于一些不喜欢的措施,都冠上违反基本法之名,借以掀起社会舆论和压力;而政府和建制派则只掌握“活动权”,十多年来不断举办活动推广基本法,却仍然没有话语权。他认为,政府和建制派未来需要在争取话语权方面多下工夫,通过与反对派交锋让社会正确理解、透彻掌握基本法。
研讨会邀请大律师公会宪法及人权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沛然、律师会副会长彭韵僖、港大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和“维护法纪关注组”成员何君尧担任主讲嘉宾。负责主持会议的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期望,四位专家的分享能够加深观众对法律概念的了解,他认为,市民除了要遵守法律,亦要尊重和敬畏法律。
罗沛然:司法独立须彰显公义
香港大律师公会宪法及人权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沛然在研讨会上指,香港的独立司法程序既按照法律运行和执行法律惩罚违法者,也要同时对控辩双方以至公众秉行和彰显公义。
“占中”时有四名人士因搬动“铁马”冲击立法会大楼入口被检控,罗沛然就今年2月24日对此案的判决进行解读,提到犯事者由初时四名被告判以150个小时社会服务令,到后来改判其中三人入狱三个半月作惩戒,认为从中可知对量刑有纠错机制,并指出有些刑事法律程序的运作需时,但其效力明确,带出香港的独立司法程序既依照法律运行和执行法律惩罚违法者,并要同时对控辩双方以致公众秉行和彰显公义,这是基本法,第2、第19、第80、第81和第87条赋予香港及其法院的独立司法权。
罗沛然续称,香港司法界维护司法权威,既是对法院的尊重和信任,也是对维持“一国两制”的生活方式及适合营商的国际环境的一种承担。
在答问环节,罗沛然被问及有关基本法23条立法的问题,他强调,基本法23条的内容提到香港应就七个方面立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求香港特别行政区处理,何时立法则交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决定。对于有人担心是由于23条并未立法导致近期街头暴力事件出现,罗沛然指出,香港有刑事法律,对某些暴力行为都有限制和禁止,如果现时有人采取暴力方式表达诉求,香港有法律条文去处理非法集会和刑事毁坏这类情况出现,例如会令他人可能有破坏性安宁的情况发生,已经触犯了《公安条例》第17条的罪行。他说,有事情发生的时候,香港警队及检控当局会就此作出处理。
此外,罗沛然在研讨会演讲前,指大会印发的场刊讲辞出现误差,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秘书处其后发声明向罗沛然、与会人士及公众致歉。
声明指出,由于校对上出错,有三段非演讲内容之文字误植于讲辞内,大会承诺日后各项活动,会再三确保印刷品内容无误。
彭韵僖:以眼还眼举世皆盲
近年香港社会上愈来愈多人选择以暴力手段表达诉求,令人忧虑法治受到冲击。律师会副会长彭韵僖坦言“以暴易暴”绝不可行,“以眼还眼,举世皆盲”。她认为,守法是彰显法治的表现,市民不应以自己的喜恶来选择是否遵守法律。
彭韵僖表示,香港是一个包容社会,一些法律条文具备道德基础,例如规范市民不可伤害他人的身体和财物等。然而,现时社会上有人认为只要他们的目的正确,即使违法亦无可厚非,甚至相信暴力,认为凡事只可以用非常手段、暴力行为解决问题。
彭韵僖其后引述时任署理首席终审法院法官陈兆恺,在2013年就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被“抢咪”一案所作的终审判决判词指,诉诸暴力或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不能解决问题,相反会弄巧成拙,失去别人的同情和支持;而表达诉求不仅要以和平,还要以合法的方式进行。暴力或非法手段无法自圆其说,还可能须负上刑事法律责任。
彭韵僖坦言,“以暴易暴的方法绝不可行,如果大家都以眼还眼,就会举世皆盲”,认为所有市民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同时亦有义务要遵守法律,但有些人却基于其个人价值观而对法律有不同诠释,从而选择守法或不守法,此举当然会影响法治。
她说,作为民主社会,不同人士有不同立场是健康现象,但如果人人都坚持立场,凡事只以“民主”和“非民主”看待,而不尊重法律,这样就很容易发生冲突,造成社会分化。“我不希望香港社会会变成这样,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就算伤害到人,都认为自己无错。”
何君尧:不应纵容激进学生
身为岭南大学校董的前律师会会长何君尧与港大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就港大校委会遭学生冲击一事针锋相对。何君尧批评张达明身为法律学者,却未有斩钉截铁般指出学生的冲击行为有错,是失职所为。
张达明纵容学生 何君尧痛责失职
港大校委会会议最近多次遭到冲击,混乱期间有校委被阻止离开会议场地,更曾经令校方需要报警求助。探讨会的问答环节期间,有台下观众问到社会对涉及冲击的学生是包容还是纵容。张达明谈到一月底时发生的冲击事件,指出现冲击的主因,是因为校委会主席李国章当时没有主动向学生交代事件,而选择在混乱中离开。
何君尧随即反驳,指张达明作为教授法律知识的学者,看到有学生作出禁锢校委会成员的行为,却不斩钉截铁般指出学生犯错,明显失职,对他感到失望。
何君尧指出,事件显示有一小撮学生误入歧途,却被人继续纵容,以为自己能够在权力的宝座上不可一世,批评他们打着学生领袖的名义,却连校规也不遵守。
两人之后继续针锋相对。张达明以圣经作例子,指耶稣曾与妓女和税吏同坐吃饭,而不是责骂他们,重申站在高位谴责无助解决问题。
何君尧则直言“耶稣曾与妓女同坐,是出于怜悯之心,而非同流合污”,又指耶稣曾因为看到用作信仰天主的神坛被小贩用作摆卖而感到震怒,并将所有小贩逐出,“这也是耶稣的行为,你不要只讲一半”,台下立即传来掌声。
本文综合来源:(星岛日报、大公网、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