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界:占中被捕仅17%提控 量刑轻异于国际
2016-04-01 10:18:19 信息来源: 香港大公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占中”结束超过一年,亚太法律协会指出,900名被捕的“占中”分子当中,仅一成七人被起诉,而获轻判者占绝大多数,认为本港司法机关在同类案件上所作的判决较其他国家轻,建议当局设立法定判刑指引委员会及制订判刑指引,警方亦应加强调查搜证。前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亦有出席记者会,指成立独立判刑指引委员会有助法治的发展。
香港大公网报道,亚太法律协会联同香港公民协会举办记者会,介绍多宗与“占中”有关案件,以及相关检控及判刑统计数字。亚太法律协会会长邝家贤表示,目前有900人因参与“占中”行动被捕,当中只有157人被起诉,占整体被捕人士17%,而即使被判刑,绝大多数都只是轻判。她引述媒体统计数字称,被起诉的“占中”分子中,只有43%的人被定罪,当中只有不足一半人被判处2日至10个月监禁,其馀都是被判罚款、社会服务令或感化令,认为相比英国、澳洲、新加坡等地在处理违反公众安全和秩序事件手法及判决,香港明显趋于轻判。
指惩罚未反映罪行严重性
邝家贤认为,“占中”期间出现非法集会、纵火、袭警等事件,都被无数画面拍下,给公众一个直观感受是就算是严重违法事件,但多宗判刑都未得到足以体现罪案严重性的惩罚,客观上没有起到惩戒作用,造成法治不彰。
她促请律政司审慎考虑“占中”案件及其定罪量刑,一旦发现疑似判刑有误,应当提出上诉;警方亦应加强调查搜证,为律政司提供充分证据,以考虑是否提出检控。
邝家贤又建议,长远而言,本港司法部门应设立一个具公信力的法定判刑指引委员会,制订相关案件的权威性判刑指引,成为各级法官日后定罪量刑时的重要参考标准。她认为,有关做法除了能够加强公众对司法制度信心,亦能增加判刑透明程度,减少公众误解法庭判决是过于宽松。
前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表明,成立独立判刑指引委员会有助法治的发展;又指判刑是“艺术”而不是“科学”,法官考虑到不同因素,对犯罪者作出增刑或减刑,轻判不一定错,但没有理由支持的轻判就大有可能出错。
他表示,律政司有责任审视法庭判案是否适当,以及提高处理案件的效率,若案件拖得太久,会对公义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