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逾40%受访港人选择用负面方法减压
2016-03-26 12:39:33 信息来源: 星岛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调查发现,近60%的受访者指出生活最大压力源于家庭经济及工作问题,但超过40%的受访者面对压力时以较负面方式如逃避等处理。有家长认为就算是呀呀学语的婴孩,都应鼓励他们通过哭泣宣泄情绪,并非单纯叫他“不要哭”。
《星岛日报》报道,近日网上热传《爆喊B》短片,一个可爱男孩因不想刷牙而哭闹。不过,有别于一般家长叫他“收声”的做法,妈妈只叫“哭吧,哭出来舒服一点”,在短短半分钟内,男孩就破涕为笑,还跟妈妈说“无事”,乖乖刷牙去。
不论大人小朋友,都会因压力而出现负面情绪。将军澳中心商场早前发问卷访问二百多名成年人,发现有37%的受访者把家庭经济及财务选为压力来源的首位,近20%的人指工作及就业方面的压力最大,还有政府政策措施等。受访者最想消失的压力,住屋问题排首位,紧接是家庭不和及经济压力。
结果亦显示有受访者以睡眠、逃避问题、“把怨言埋在心底”,或暴力行为发泄等负面方式减压。
《爆喊B》短片主角Ronnie的妈妈姚太昨表示,成人或婴孩都要诚实面对自己的压力及情绪。她说︰“如果我自己在哭,他人说甚么其实我都不会听得进,何况是未能表达自己想法的婴孩。”因此,当年幼儿子哭闹时,就算在公众地方,她会鼓励他继续哭,以正确方式发泄。“当他哭完了,就可以跟他讲道理了”。
亲子教育专家张笑容予以认同称,“火山要爆发时,用东西将火山口掩盖只会令爆发后果更严重”。她强调压力不会因逃避而消失,以睡眠、“收埋自己”等方式处理压力,短期或奏效,但长期有此行为,只将压力抑压,或是情绪病的警号。她建议市民应同时以找亲友倾诉、进行娱乐活动和做运动等方式纾缓压力。她又说,不论学生的背景或成绩,都有可能出现情绪病而有轻生倾向,家长不应回避与子女讨论,应做一个聆听者,了解孩子的想法,适当地以身边不同例子鼓励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