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改革开放” 国是论坛2018年会召开
2018-12-22 04:58:5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王翔鹏 张昊玥)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历经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巨大成就,创造了令人震惊的伟大奇迹,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面临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挑战和新问题。12月20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以“新时代·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是论坛2018年会在京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副署长邹志武,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瑞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等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嘉宾聚焦热点国是议题,共同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展望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谭天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应继续打开国门搞建设,吸收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谋求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回馈世界,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当前改革开放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逼人,中国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表示,改革要积极顺应时代大势,推动进一步开放、融通、创新,走向更加包容、普惠、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要坚定不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开国门搞建设,吸收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努力。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在国是论坛开幕致辞。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昊玥 摄
谭天星强调,新时代改革开放要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要善于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稳中求进;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争取国际社会一切进步、友好力量的支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国是论坛发表主旨讲话。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昊玥 摄
金立群指出,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和世界确实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推动中国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地贡献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中国的力量,成为国际社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亚投行做为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的举措。亚投行将与其他国际组织加强务实合作,在规模体系、项目融资、能力建设、环境与社会政策、债务可持续性、争端解决等方面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为一带一路参与方开展合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副署长邹志武在国是论坛发表主旨讲话。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昊玥 摄
邹志武在演讲中表示,海关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见证我国对外贸易奇迹式的增长。四十年来,我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4.5%,进出口总值增长了198倍,占全球进出口的比重由0.77%提升到11.48%;四十年来,我国外贸主体百花齐放,由最初的国有企业一家独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再到民营企业后来居上。尤其是2008年到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由5360亿美元增长到15815亿美元,年均增长12.8%,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38.5%。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关检融合,打造更加先进的、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海关监管体制和机制,推进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瑞标在国是论坛发表主旨讲话。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昊玥 摄
孙瑞标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税收改革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税制体系,为体现计划经济体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根本转变,二是实现了税收征管体制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三是实现了税收职能作用和经济财政范畴向国家治理范畴的根本转变。四是实现了国际税收地位由观望者追随者,向参与者贡献者的根本转变。同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围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税收改革发展将重点突出围绕减税降负深入推进税制改革、聚焦公平公正深入推进税收法制建设、便民利民深入推进税收营商环境规划和服务扩大开放深入推进国际税收合作。
新时代新起点赋予改革开放以新的使命和责任,国是论坛围绕“金融开放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经济首席谈”、“全球化与中国角色”、“开放和创新”四个专题展开研讨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