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吴晓波:文创产业这件事 正如“美好小女生”

2018-12-05 00:56:25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发布者:isen点击量:

“900多人报名,好多都是冲着吴晓波来的。”尽管是面向资本市场专业人士的新三板行业峰会,主办方还是感受到了吴晓波这个IP的强大号召力。

11月30日下午,吴晓波从上述峰会论坛上走下来,拿着新书的观众立刻将他团团围住,索要签名、拍照不停。在中国,一个财经作家能拥有如此多粉丝,除了吴晓波,应该再难找出第二个。

如今,在“最赚钱的财经作家”这个身份之外,吴晓波还有更多标签。他做了一家出版创意公司“蓝狮子”、一家新媒体运营公司“巴九灵”,还发起一只文化投资基金“头头是道”,这几家公司都广受资本支持。巴九灵A轮融资后估值高达20亿元,头头是道又投出了喜马拉雅、一条等明星项目。

在文化消费这条赛道上,吴晓波的雪球越滚越大。吴晓波在商业上的成功,正是中国文创产业迅速裂变的缩影。“互联网让我更贴近用户,我发现自己能干更多的事儿。”回顾自己的事业演变,吴晓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关于文创的机遇与挑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聆听了吴晓波在“中国新三板并购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并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专访。

文创产业5大特点 4个发展趋势

《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腾讯传》……吴晓波的作品证明了严肃的商业写作也能够跻身畅销书行列。而现在更多人知道吴晓波,是因为“吴晓波频道”,这个由微信订阅号、财经类脱口秀视频及音频、书友会等形式集成的自媒体,拥有庞大的用户,年营收数千万元。

纵使他说过“内容创业的三年,比以前十几年还要苦”,但毫无疑问的是,通过内容创业、驾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吴晓波影响力焕发出传统媒体无法想象的新可能。

“我们自己做文创公司或者投资文创公司,第一是专业,第二是年轻,第三是求变。”吴晓波这样概括文创公司的发展重点。

每年,吴晓波与其合作伙伴,大概会看2000家左右企业,每个月会举办一次投资创业会。邀请10到12位左右创业者来参会,“在这里面,我们大概会投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吴晓波说。

在吴晓波的投资经历中,文创产业的“年轻”属性,是他的一大感受。

“我们这些60后、70后去投这些90后、95后,你会发现有一个特别大的落差。我每次看到的初创文创企业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些新的行业,比如电竞、宠物,之前并不在我的视野中。第一我完全不是它的消费者,第二在我的用户关系者、朋友中也没有它的消费者。”吴晓波说,“所以,每月一次的投资创业会,我无论多忙也会参加,我觉得这一天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眼前这些最年轻的变化正是今天中国文创产业所要面对的业态。”

年轻的变化,源自消费主力军的变化。在上个月的“双11”中,3000亿元网络交易额,80、90后贡献了超70%。吴晓波认为80后新中等收入人群对世界的认知、其商品消费的习惯与取向,代表着中国文创产业的变化方向。“他们愿意为技术买单,为设计买单,为服务买单,为体验买单。”吴晓波如是总结了4个趋势。

这样的需求衍生的文创业态,吴晓波用5个字来形容——“美好小女生”,“美”就是要好看,符合消费升级的需求;“好”就是产品要好,无论做音频还是茶杯,产品品质一定要好;“小”特指这些产品并非为所有人服务,而是追求有特色、非标准化;“女”则意味着女性市场是最重要的;“生”就是产业产品的迭代很快。

在这些创意与制造的融合中,产业属性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今天的文创、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某种程度上,制造业可能就是文创产业,文创产业有可能就是制造业。”吴晓波说。

无论是演讲还是专访,挂在吴晓波嘴边的,正是一些通过创意盘活制造业厂商的案例。他在现场讲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做了20多年的保温杯厂商,拥有广泛客户但公司股价并不高。两年前,由这位老板的儿子主导了一场“升级”,他请来一批日本、欧洲的设计师,为自家保温杯打造了一个新品牌,大获市场喜爱,到今年底,预计其营业额能达4亿元。“现在,变成父亲为儿子做代工了。”吴晓波笑称。

在这里,父亲积累的是保温杯的技术,儿子拥有的是新的理念和审美。“两代人之间、文创和技术之间形成了一个结合,靠的是大量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吴晓波分析称。

行业泡沫期估值较难 三五年后会稳定

看好大文创、大文教、大娱乐等文化产业领域的人,当然不仅是吴晓波。当下,文化产业成为资本青睐之物、热钱涌入之地。在一片热闹当中,文化产业的资本与企业仍有供需不平衡的困局,有企业哭穷找不到投资,而资本又喊冤不敢投,那么目前双方各自面临着怎样的难题?

文化产业有它的特性,不确定性高、回报周期长,对于资本,这也意味着风险。“我们现在有很多‘小而美’的公司,没有形成垄断,好处是百花齐放,不好的是公司的迭代会非常快,可能资本投资了某个企业两三年后,它就没了。”在与吴晓波的圆桌对话中,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鲍钺说。

“资本市场可能还很难把握这个“美好小女孩”的心思。”吴晓波表示,“在实际并购中,如何判断其价值是虚高还是虚低?现在确实没有一个准确的估计。”

近年来,文化产业公司估值普遍较高,尤其在2015年、2016年,其估值形成了一个“上限20倍,下限10倍”的业内不成文规定。

“但我认为,现在确实属于一个很大的泡沫期。”吴晓波补充说,“可能再过三五年,一个经济周期以后,文创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慢慢会稳定。”

对于企业来说,资本从来是一把“双刃剑”。被投资人身处资本市场的另一端,其对于融资的理解和态度非常重要。

吴晓波认为,融资的前提是想清楚为什么要融资。对此,鲍钺直言:“现在很多文创企业是‘小而美’的,如果想无忧无虑地生活,我的建议是别找资本。当你进入资本就得换位思考,资本为什么投你?”

“被并购方、被投资人得避免头脑发热。”国元证券(8.07 +0.37%,诊股)董事长蔡咏提醒,在具体融资操作中,被投资人可能需要更理性地签订对赌条约,“我们在市场上见到了太多对待这个问题不太理性的情况,而最后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也很严重。给大家一句忠告,签对赌条款还不如签回购条款。”

钱到手了,怎么用、何时用也是一个问题。在吴晓波看来,这考验着创业者对企业自我生命周期、产业周期、宏观周期的理解和掌握。

以他作为被投资人、运营“蓝狮子”出版公司时的经验来看,他提出一点,要“阳光灿烂修屋顶”,也就是在企业“阳光灿烂”时,组织公司大规模地调整和探索,以获得的投资作为学费。即使最后得到的都是教训,公司也能有良好内外部环境抵御过去。“‘蓝狮子’从传统出版公司向新的公司转型时,我其实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探索,也打过很多败仗。”吴晓波说,“在试错上,我的投资人还是挺有包容度,我认为这也是公司选择投资方时所需考虑的要素。”

当文化产业成功引入资本后,资本的逐利特性是否会威胁到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这也是眼下热议的话题。不过,在吴晓波眼里,这也与公司的不同阶段有关。“可能一开始在某个时间段,对企业社会效益的要求高一点,而后在某个时段,对企业商业价值的要求高一点。”吴晓波说,“整体上,做企业与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美好小女生

“美”:就是要好看,符合消费升级的需求;

“好”:就是产品要好,无论做音频还是茶杯,产品品质一定要好;

“小”:特指这些产品并非为所有人服务,而是追求有特色、非标准化;

“女”:则意味着女性市场是最重要的;

“生”:就是产业产品的迭代很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