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联储9月大概率加息 中国或难跟进

2018-09-13 01:11:23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及通胀快速上升,美联储9月份继续加息的概率增加。同时,欧元区经济放缓,非美货币尤其是新兴市场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如果土耳其、阿根廷、南非等新兴市场货币出现新一轮贬值,人民币汇率会否跟随大幅下挫?会否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9月一旦加息,中国跟随“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国内市场“股债汇三杀”局面会否再现?

  围绕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业内交易员、金融机构研究人士。他们认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量是多样的,未来人民币仍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货币。从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中国跟随美联储加息并不现实。然而,从外部因素而言,我们“加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较优的选择是适当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而非上调基准利率。

  货币贬值“狂潮”

  目前,土耳其、阿根廷、南非这些新兴市场国家都遭受了货币危机。在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之后,这些新兴市场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产业结构的缺陷,一下子全部暴露出来。

  表面上看,今年5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下跌接近7.4%。但同一时期,阿根廷比索下跌47.28%,土耳其里拉下跌38.88%,南非兰特下跌了18.71%。这些国家汇率大跌,强势美元固然是一个导火索,但其国内的高通胀、对外债依赖度过高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从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之比来看,阿根廷高达120%,土耳其超过90%,南非也在60%以上,我国仅在35%左右。而经济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印度、马来西亚货币,同期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分别为7.35%和5.33%,明显较低。

  兴业银行(14.71 +0.41%,诊股)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这类新兴市场货币目前仍有继续回调的压力。再叠加地缘政治问题、国内的政治稳定性等问题后,就非常容易诱发货币的剧烈波动。

  国海证券(3.27 +0.31%,诊股)宏观研究负责人樊磊认为,考虑到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存在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外国资本流入以及较高的外债水平等,在此前一段时间或多或少都出现过信贷过度扩张、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等问题,它们未来出现贬值的风险仍然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外部政治风险都较高,南非、伊朗、印度及俄罗斯正遭受美国方面的政治压力,此前土耳其危机的导火索也源于美国的制裁。在国内经济独立性较弱,再叠加外部政治风险的条件下,面对美元进入第三轮加息周期,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风险不容忽视。

  东北证券(5.97 +0.17%,诊股)固定收益大金融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根源,在于其国内经济独立性较弱,一直呈现高外债+低外储+长期逆差的局面,这种明显的经济脆弱性使得其风险抵御能力降低。现在诸如南非、巴西、菲律宾等国,仍依靠外债刺激经济,属于出口结构单一的经济体。随着市场避险情绪的不断蔓延,就容易出现连锁效应,货币纷纷失控贬值。

  最大压力在9月?

  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概呈现出一个先升后贬趋势,先是经历了4月之前的上升,后在4月到6月期间,出现微小的跌幅,后在6月份出现了更大的贬值态势。对此,李勇认为,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9月更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最大的时期。中国央行适时重启逆周期因子,充分说明了我们出手的及时与前瞻性。

  自8月24日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后,汇率市场立即做出反应,迄今几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走势较为平稳。事实上在8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一度逼近7的重要关口,而本周二已稳定在6.86附近。

  李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虽然近期受新兴市场危机和中美贸易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连连贬值,但这种持续性贬值不会延续,更难以出现大幅下挫。首先,中美贸易因素和新兴市场危机其实都是人民币贬值的直接诱因,从根本上来讲,人民币走势与国内相对疲软的经济数据是相一致的。目前国内的改革逐步进入纠偏正轨,国内经济前景依旧可期;其次,新兴市场外债、赤字双高的条件在中国尚不成立。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依旧较为充足,外债偿还能力尚有保证,经济独立性及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国内市场受新兴市场风险波及影响有限。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郁表示,相比之下,中国经济还是比较健康的,今年二季度以来经济略有减速,但通胀不高,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仅2.1%,外债1.7万亿美元,相比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言风险也不大,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她说,央行近期重启了逆周期调节手段,即使部分新兴市场汇率大幅下跌,对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市场的冲击也较为有限,更多只是在情绪层面的短期冲击。

  鲁政委告诉记者,从历史上来看,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调整得更平缓和迟滞,有时能起到一个稳定器的作用。未来人民币仍是一个非常有弹性的货币,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量是多样的,比如说会受到中美利差的影响、贸易摩擦因素的影响等等。同时,我们手里有很多可以应对的手段,包括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20%的外汇交易风险准备金、限制离岸市场资金拆出以及汇率逆周期因子回归等。

  招商银行(27.40 +0.00%,诊股)(27.85 -1.07%)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万钊认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风险依然存在,人民币有被动贬值的可能性,但是冲击不大,进一步贬值的空间很小。

  中国会否跟随加息?

  国泰君安(14.36 +0.63%,诊股)(15.30 +2.55%)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对记者说,当前美国经济动能强劲,通胀处在上行通道。美国8月ISM制造业指数高达61.3,为2004年5月以来新高。因此,今年9月美联储加息几乎是板上钉钉。他说,美元指数当前在95~96盘整,仍有上升空间,后续给新兴市场货币带来贬值压力也不足为奇。

  面对美联储加息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压力,花长春认为,中国央行会综合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内外账户平衡、市场投机氛围等因素,相机抉择是否加大干预力度,但动用外汇储备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较小,这也不符合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要求。中国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并以国内经济为主要参考因素。

  樊磊表示,国内利率水平更多还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中国目前的优先考虑是严格管制资本流动,适当允许汇率浮动,国内货币政策的自由度具有最大权重。总体来看,央行不会显著改变当前稳健中性、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但也存在一些对通胀有中期影响的因素,如猪肉价格进入上行周期、贸易摩擦导致中国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及结构性问题恶化、海外特别是美国经济偏强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推升石油价格等。”樊磊补充说。

  李勇认为,中国央行有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压力,可能会影响到股市、债市、汇市等,但绝不会到“股债汇三杀”的严重程度。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工作还是要围绕扩大内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展开,所以我国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不仅仅只考虑汇率。由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定理可以看出,我国央行有可能小幅跟随美联储“加息”或暂不加息,但加速跟随的可能性很低。

  刘郁对证券时报记者说,央行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将有助于稳定汇率市场预期。因此,从外部因素的角度而言,我们跟随上调利率也是有可能的。而且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投放的流动性以及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如果中国跟随美联储“加息”,那么同时央行可能会加大流动性的投放,注入更多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稳定和对冲市场预期。

  “美国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问题,也是美联储货币政策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美联储担心贸易摩擦可能对通胀和经济产生冲击,这一风险可能让美联储对包括12月在内的后续加息更为审慎。”刘郁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