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身家141亿美元 非洲首富丹格特

2018-08-28 20:54:39 信息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摘要]身家超过141亿美元的61岁尼日利亚“水泥大王”阿里科 丹格特(Aliko Dangote)已连续7年位列福布斯富豪榜非洲地区首位。

  综观每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巨贾大亨们遍布世界不同国家各个行业,但唯独非洲国家的富豪确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百年来,非洲经济一直落后于其他大洲,后殖民时代的今天仍然疲弱,但并不代表这块贫穷的大陆不能诞生世界级的富豪。身家超过141亿美元的61岁尼日利亚“水泥大王”阿里科 丹格特(Aliko Dangote)已连续7年位列福布斯富豪榜非洲地区首位。

  在丹格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枚徽章,上面刻着“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在过去的30多年间,丹格特从白手起家,建立了西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丹格特企业集团,其管理的资产有上千亿美元,业务遍布贝因、加纳、多哥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生意范围涵盖许多行业,包括食品加工、大宗商品和制造业等。据《福布斯》杂志报道称,丹格特集团市值占了尼日利亚证交所市值的三分之一。

  继承创业精神

  1957年,丹格特出生于尼日利亚北部城市卡诺一个殷实的穆斯林家庭。母亲的祖辈曾是西非最富有的商人,祖父萨努西·康塔塔曾是卡诺地区的首富。

  丹格特八岁时父亲去世,他跟随祖父生活,在祖父的耳濡目染下,丹格特做生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丹格特向美国财经媒体Invesopedia回忆小时候时说:“我所有的商业敏锐度和兴趣都是从祖父那里继承的,他把所有的商业魔力都传授给了我。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上小学时,丹格特发现其他孩子喜欢吃糖果,就批发了很多糖果,然后分批卖掉赚钱。

  虽然家境殷实,养尊处优,但丹格特并没有完全依靠家里,而是选择自己创业。21岁时,丹格特从埃及开罗的赫赫有名的爱资哈尔大学商业专业毕业,回到尼日利亚后,丹格特向他的叔叔借了3000美元,在国内开办了第一家小公司,做起农产品(5.28 -0.56%,诊股)生意,主要经营盐、糖和面粉等商品。

  丹格特公司的两种主要商品大米和糖分别从泰国和巴西进口,转手以优惠的价格向当地的消费者出售。靠着价格优势,公司业绩节节高升,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净利润就能达到1万美元。 因此,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他迅速淘得人生中第一桶金,回本后将钱还清。

  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中,丹格特谈到家庭对他的影响时说:“当你由在创业的父母或祖父母抚养时,你会选择继承创业的精神。这种精神让你非常有野心地认为一切皆有可能。”

  雄心勃勃地建厂

  1999年,在访问巴西时,丹格特目睹了其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并深受启发。面对尼日利亚大部分消费品严重依赖外国进口的现实,他发现与其专注于“商品交换”的贸易业务不如“自行建厂生产商品”。于是,他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建厂和并购计划,随之而来的是面粉加工厂、炼糖厂、制盐厂等生产企业相继建立。

  基础建设薄弱是非洲国家的通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看到了这一点,2003年,丹格特开始涉足水泥生意,在拉格斯投建水泥厂。在2005年之前,丹格特的水泥生意收入来源还是以水泥进口业务为主,但由于看中了国内基建市场的巨大水泥需求市场,他向当时政府争取到了国有水泥业务生产的资格,干脆把水泥进口和再打包业务转向了水泥生产。

  2007年,丹格特在尼日利亚中部城市奥巴贾纳的工厂完全投产后,水泥业务收入增长了3倍。在2010年底,丹格特水泥公司在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丹格特还投资40亿美元在象牙海岸兴建新的水泥设备工厂, 投资1.15亿美元在喀麦隆、赞比亚、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南非建立水泥工厂 。

  虽然目前丹格特集团业务范围已扩展至港口、房地产、电信、石油和天然气、钢铁等领域,但水泥项目仍是他旗下集团业务的大部分收入来源。据丹格特水泥厂年报显示,2017年水泥厂的总收益达到8050亿奈拉(22亿美元),较2016年上涨40%。水泥厂约有15%股份在拉各斯上市,彭博社报道称,其市值目前达到3.9万亿奈拉(108亿美元),是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也是非洲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水泥公司。而他之所以能跻身世界富豪榜,水泥生意为他贡献了80%的财富。

  目前,丹格特旗下有近18家公司,涵盖大宗商品、水泥、油气、交通、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糖厂、盐厂、面粉厂和水泥厂在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据非洲媒体Nairaland新闻平台报道,这几家上市公司市值占到尼日利亚股市总市值近一半。

  总能接近权力中心

  丹格特的成功离不开他的一条重要的经商之道—与政界打好交道。在他看来,积聚人脉资源是成功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还是运输部长时,丹格特就通过业务关系与他熟识,后来又大手笔出资支持奥巴桑乔竞选总统。奥巴桑乔执政后,丹格特参与了一项政府出台的快速私有化计划,其间他的个人财富得以急速膨胀。

  20世纪80-90年代,尼日利亚政局动荡不安,军事政变就有3次之多,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丹格特的生意。30多年来,他精心培养与历任总统的关系,无论谁执政,丹格特都能接近权力中心。

  正因如此,丹格特与政界的密切关系遭到一些诟病,有人抨击他是在垄断市场、扼杀竞争。然而当局政府却不以为然,前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在一次演讲中曾表示:“我认为,那些批评丹格特的人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连丹格特的5%也不如。”的确,丹格特修建的无数工厂大楼、基础设施对减少非洲对进口商品的依赖,绝对功不可没。

  踏足石油领域

  在丹格特看来,要想挣大钱,一定要敢想敢做。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他表示,大部分非洲人总是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而他始终忠诚于投资,他总是将大部分利润重新投入到他的业务中,这是他的集团步步为营、越做越大的一个原因。

  丹格特近年来开始涉足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这本来是他在职业生涯想故意避开的行业。与许多在石油中发财的富有的尼日利亚人不同,丹格特本不想和这个行业沾边,“因为那样人们会说‘你赚了这么多钱,还不是因为你在石油行业做了很多不道德的交易。’”他向《彭博市场杂志》解释。

  然而,2017年,丹格特在拉各斯购买了一家炼油厂。他希望该炼油厂能够减少尼国对进口石油产品的依赖。“一旦炼油厂投产,尼日利亚就无需再耗费40%的外汇储备去进口石化产品。”他对尼日利亚《今日报》说。

  据尼《抨击报》8月3日报道,尼日利亚约75%的成品油自欧洲进口。作为在建世界最大炼油厂之一的丹格特炼油厂设计产能为日产65万桶成品油,2019年四季度投产后能够满足尼日利亚大部分或全部的成品油需求,甚至有可能会导致部分欧洲炼油厂倒闭。

  丹格特对自己的商业之道很坚定,“经营企业就必须要有进取心,但也别忘了要有人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