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国科技股见顶还是迎来调整期?

2018-08-05 23:45: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科技股一路高歌,像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公司被市场人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而他们给投资者带来的丰厚回报也没有让自己辜负这些美名。

  但高歌猛进快速发展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风险的快速累积。上周开盘后,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纷纷下跌,其直接诱因都是其发布的财报所显示的业绩表现不如预期,但引发的整个科技股的颓势,则反映了市场对科技股这些年来所积累的风险的担忧。

  于是,人们便有了疑问:美国科技股多年牛市是否已经走到了头?

  像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这些公司,如果只是笼统地把它们看作科技公司,那么包括它们在内的科技股的整体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涌现,使得市场对科技公司的未来发展抱有相当高的期待。但是与微软、谷歌和苹果这些科技巨头相比,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这几家公司则带有明显的社交媒体属性,这就使得财报中披露的用户增速的放缓和用户沉浸时间的下降对它们的股价造成巨大冲击。

  作为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其估值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依靠新用户的增长和用户在平台上停留时间的增长。当前,全球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建立在广告业务上,一种是基于用户增值业务的运营。不管是哪一种,其核心都在于用户个人数据的运用。但运用数据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以及相当长的用户沉浸时间。

  随着平台的逐渐成熟,其个性化特征会逐渐固定,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平台已经有十几年的寿命了,各自都有鲜明的产品特征,这就意味着它们对新生代网民的吸引力可能不足。而且,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户加起来已经覆盖了全球近一半人口,用户增长放缓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但是,用户沉浸时间的下滑却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本质上除了社交以外,只是为信息的流转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它们本身并不生产内容。而其他内容分发商只要一涉足社交,就必然会争夺传统社交平台的用户沉浸时间,进而带走流量。其实这个戏码早就在国内上演了,且看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等“小巨头”,它们无一不是利用内容的分发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积聚起巨大的用户基础,进而对微博等传统社交媒体造成了巨大压力。

  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基础,用户一旦流失,用户沉浸时间一旦下降,不管是广告业务还是用户增值业务,都无从谈起了。

  而Facebook和Twitter遭到部分用户的“抵制”,除了以上趋势性的因素,比较直接的原因则包括欧盟近期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隐私保护法律、“泄露门”余波对用户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交平台的核心资产,其实是用户的数据,倘若平台不能把握好这个尺度,可能会有更多的用户在权衡以后选择用脚投票。

  这几家科技公司低于预期的财报也促使一些机构投资者开始反思该行业是不是已经形成泡沫了,毕竟,专注于科技股的基金今年已经向这个板块投入了高达360亿美元的资金,到现在为止创下了纪录新高。

  正如分析师马克·凯利在给客户的报告中所写的:“这些社交网站平台上处理流量和内容质量问题,同时还要保护用户的隐私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都将受到激烈的讨论。但我们认为推特的健康行动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整个社交网站平台受益。”

  从此次暴跌得出美国科技股见顶的结论或许有点为时过早了,但科技股肯定会迎来一个调整期。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等科技公司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切实解决用户关心的问题,则决定了它们能否顺利度过调整期并在之后迎来新的增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