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猪周期”来袭:“越卖越亏,不卖更亏”

2018-05-16 23:20:54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专家:猪肉低谷期短期难改,行业加速洗牌

 

  赵乃育 绘

  农业农村部5月3日信息显示猪肉行情持续下跌,活猪均价同比下降超30%。部分中小养猪企业反映今年以来价格已近腰斩,记者日前在“南猪北养”的重要承接区吉林省采访发现,养猪大户在普遍亏损的同时,态度出现分化,一些大户准备“清盘”离场,另一些大户则企图逆市“抄底”、扩大养殖规模。

  专家预测,猪肉市场低迷行情近期改观可能性不大,将持续到8月前后,一方面,市场调整行业洗牌是必经阶段,不必太过惊慌,另一方面,要在猪肉低谷期严防疫病暴发,发生衍生性影响。

  猪肉创八年新低 部分养殖户巨亏离场

  5月3日,国家农业农村部信息显示,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39.9%;2018年第17周的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下跌,周平均值每公斤13.77元,环比跌0.2%,同比跌28.9%。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0.7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1.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2%。

  “去年年中,猪价就有下跌迹象,持续了两年多的‘猪坚强’现在算是趴在地上了。”养猪22年的吉林省梨树县养猪大户王亚芹说,“现在已经是2014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了,价格谷底还得徘徊一段时间。”

  “我卖猪肉卖了20年,今年跌的最厉害。”安徽省合肥市芙蓉菜市场王师傅说,往年再怎么跌,也就跌个一块多一斤,今年一下子跌了三块钱。

  快速下降的生猪价格让部分养猪企业和大户措手不及。“我们的一个猪场已经从存栏900头调减到500头,但还是调慢了。” 以繁育商品仔猪和种猪为主的吉林红嘴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昶说,此前已预料到猪价将会下行,“但下降幅度出乎意料的大和快”。该公司今年1至3月亏损300多万元,而该公司去年利润500多万元,2016年利润更是高达2000多万元。

  “干豆腐还每斤5元呢,比肉都贵。”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养猪大户吴昊的猪舍里有200头生猪面临出栏,“现在生猪价格每斤四块六七,每头至少要赔300多元”。吴昊的存栏规模约为500头,今年2月已经卖掉了300头,“当时生猪每斤5.4元,一头赔了100元”。

  “两年前刚养猪时,一斤10元,一头能赚600元。”22岁的吴昊在两年前开始跟着父亲养猪,年出栏生猪约1000头,“我爸养了10多年猪,经历了几轮‘猪周期’,我第一次经历大跌,价格‘过山车’太猛烈了。”

  河南省畜牧局检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河南省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从1月份的14.99元/公斤,下跌至4月25日的9.81元/公斤,下跌幅度达到34.6%,跌破2014年4月份的最低点,创下了2010年5月份以来近八年的新低。

  “卖了亏钱,不卖更亏。”郑州市养猪大户刘铁山说,现在猪价一斤只有4块多,卖一头猪至少要赔200块钱,赔钱也要卖,因为留着成本也高,越养越赔钱。生猪市场一直波动较大,就是没想到今年降价这么厉害。

  但与此同时,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价格不断攀高,河南省猪粮比价为5.03:1,已经连续8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养殖户每出售一头商品猪平均亏损在300元左右。

  部分地区生猪出栏价近乎腰斩,下跌行情多年罕见。广西武宣县金鸡乡养猪大户覃霆宁说,2017年生猪出栏价每斤8元左右,但是在春节前后开始下跌,现在跌到5元以下,而成本在6元以上,所以每出栏一头猪要亏200元以上,价格跌得这么厉害,近年来很少见。但是,饲料的价格一直稳定没下降,甚至四月份饲料价格还稍有上涨。已经有养殖户在清场了,实在亏得承受不了。

  “几年一涨,几年一跌,把赚的钱都赔出去了。”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兴牧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永生说,合作社出栏量每个月3000头左右,这两个月以来,每个月都净亏100多万,这一轮跌价必然导致部分中型规模的养殖户退出市场。

  据了解,今年以来,安徽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进入3月份后,跌幅加大,生猪出栏价近乎腰斩,多年罕见。据安徽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局价格监测数据, 1月11日全省生猪平均出栏价每50公斤为780.69元,为年内高点。3月跌势加大。4月26日,全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每50公斤513.19元;与上月同期比,下降3.85%;与去年同期比,下降32.07%。

  仔猪价格跌幅更大。“20斤的商品仔猪在2016年春每头可以卖780元,现在就卖300多元。”王昶说,商品仔猪的“冷暖”能看出价格变化,猪价高位持续了两年多,养殖户扩产冲动强。

  吴昊在2016年猪价高峰时新建了一座存栏200头的猪舍,“当时市场都疯了,仔猪800元一头我们都要,养多少都能高价卖,猪贩子挑猪时好赖猪都要”。而吴昊告诉记者,他前几天购进的仔猪每头仅200元,比高峰时跌了75%。

  “猪周期”波动较大

  多因素叠加加速下跌

  “一年涨、一年跌、一年平”,记者了解到,我国生猪行业多年来呈现周期性波动,社会称之为“猪周期”,而波动周期为三年左右。不少养猪企业和大户扩能或是减产都是依据其多年对“猪周期”的观察。近年来,“猪周期”的上涨或下跌、价格高位或低谷的持续周期变长,波动规律越发难以捉摸。

  吉林省梨树县农牧局牧业科科长张宝华告诉记者,2014年四五月价格最低点前,猪价低位徘徊了两年多,是最长低潮期,而此后猪价又高位持续了两年多,涨跌周期从两三年变成了四五年,“摸不到规律,波动也大,养猪户赚大钱或者赔大钱”。

  记者梳理发现,2006年起,国内生猪价格经历了三轮涨跌周期:2006年中至2008年初上涨,2008年至2010年下跌;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上涨,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下跌;2014年5月至去年初的上涨和此后的逐步走低。

  事实上,猪价涨跌的基本原因离不开供需变化。一位先后在四川、吉林等地经营管理生猪及饲料企业20多年的业内人士为记者画了一幅猪价涨跌“路线图”:肉价上涨——母猪存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这次下跌,是因为前期高价刺激产能扩张。”该业内人士表示,近年生猪行业国内规模化养殖占比快速增长,“大量中小散户‘倒’在前几轮‘猪周期’,企业、大户抗风险能力较强,波动周期也拉长了。”

  记者发现,由于“猪周期”出现时间变长、波动较大等新趋势,中小规模的养猪户心态出现明显分化:一部分养猪户在几轮波动中被“洗牌”退出,不少地区100头以下的养猪户消失;一部分中等规模大户正在“抄底”;一部分中等规模大户“清盘”观望。

  吴昊在今年2月出栏300头生猪后,在4月1日和2日以平均每头230元购进了300头仔猪,“我预计10月后猪价能上涨,现在看即将出栏的200头猪肯定赔了,赌这300头”。吴昊对于亏损心有不甘,他说,这200头出栏后,他打算再进200头仔猪,“搏一把”。

  在养猪大户王亚芹家门前,记者碰见了穿着工作服从猪舍回来的王亚芹,听说记者是来就猪价进行采访的,王亚芹连便服都没有换就拉着记者在路边聊了起来。

  “本来这个时间应该在猪舍干活,但现在存栏的猪少了,我没什么事就回来了。”王亚芹目前还有400头猪存栏,而她对市场比较悲观,“这400头猪年底前清空,之后我打算观望一下,预计2020年前猪价都不会太好”。王亚芹通过对周边养殖大户观察发现,短期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不少还在扩大规模,价格下跌没让大家真正害怕”。

  专家分析,本轮猪价持续走弱,主因是生猪市场产能持续加大,但实际销量减少,春节后消费转淡和生猪产能过剩、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等因素叠加,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

  “生猪市场是一个全国大流通市场,随着我国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加速转变,养殖量快速增长,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2016年、2017年的持续盈利后,生猪产能逐渐回升,2017年规模企业生猪出栏量激增。”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现代生猪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说。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认为,河南省猪肉价格下跌,除了受到猪周期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养猪行业的规模化扩张。目前,河南省内牧原、双汇、雏鹰等龙头企业养殖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带动了河南全省生猪产能的加快恢复。此外,一批中等规模的成长企业快速发展,全省生猪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有效的增加了生产供给,畜牧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出栏量占全省出栏总量的26%以上,说明规模化正在成为发展方向。

  恐慌心理导致生猪集中出栏抛售。安徽省物价局价格局相关价格监测负责人表示,春节前不少养殖户选择在腊月里集中出栏,生猪价格不升反降,而节后持续走低的猪价使得养殖户恐慌心理加重,有出栏抛售情况,导致生猪市场阶段性供应增加。另外,冷藏肉的投放和进口的低价猪肉也助推了生猪价格下跌趋势。

  消费需求疲软也是下跌因素之一。安徽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局相关价格监测负责人表示,春节前猪肉消费高峰期过后,猪肉消费市场趋于平淡,消费需求较节前出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更加注重膳食均衡,猪肉的需求量被水产、禽蛋、蔬菜瓜果代替而削减,猪肉需求逐渐进入节后阶段性疲软期。

  猪价低迷加速行业洗牌

  规模化仍是发展方向

  专家预判,目前生猪市场总体仍供大于求,猪价下行至低点,价格低迷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在供给没有大幅波动的背景下,猪价将维持窄幅震荡波动。

  安徽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局预测,预计5月份安徽省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调整,短期猪价难以大幅反弹,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的趋势难改,但继续下跌空间有限,生猪低迷行情或将持续至8月份,将淘汰部分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养殖企业,加速养猪行业的“洗牌”。

  警惕猪肉价格波谷期疫病暴发。殷宗俊提醒,生猪价格波谷期,首先要保证生猪的健康状况,谨防生猪疫病流行。因为养殖户在价格波谷期,会自发降成本,给猪的饲料、疫苗等质量会下降,此时猪的疫病发生概率会上升,若发生疫病造成生猪大面积死亡的话,对于生猪市场影响更大,而且还可能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殷宗俊建议,对于养殖从业者来说,在享受价格波峰盈利的同时要接受波谷的存在,减少存栏量,把性能低下的母猪尽快淘汰,压缩存栏量,主动调整优化结构。

  刘社教授认为,猪肉价格下跌需要重视,但是没必要太过恐慌,这是生猪行业调整的必经阶段,过去行业的小散乱比较多,行业管理不规范,通过规模化企业引领,产业结构优化,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养殖户的损失,未来可进一步通过农业保险来解决。比如生猪价格保险,可利用金融产品来化解产业风险,避免市场大范围、大幅度波动。

  经过几轮“猪周期”后的市场选择,生猪养殖市场上的散户比例大幅下降,规模化、集团化养殖大幅上升。雏鹰农牧集团2013年在吉林省洮南市计划投资56亿元,建设40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及其配套的饲料、屠宰、加工等项目。事实上,这一单体项目的养殖规模已超过传统养猪大县吉林省梨树县全县的规模。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由小规模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过渡期,建议未来种养业需在规模化进程、种养结合、建设大数据体系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持供需有序调整,避免价格大起大落。

  有业内人士表示,生猪产业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半”产业链特征明显,养殖、屠宰、冷链物流、深加工等环节仍然割裂,虽然很多大型企业正努力构建全产业链,但仍需较长的过程。王昶举例说,目前运输仍以活体运输为主,冷链物流并不普及,正说明国内生猪产业链还远未形成,但他相信越来越多养殖企业将通过提升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抵御市场风险,沿着“饲料原料-饲料-养殖-肉品-熟品”路径布局全产业链。

  此外,可通过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健全大数据等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符合国情农情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事前主动服务。吉林省农产品价格专家梁琦表示,该省小规模养殖占比在60%左右,盲目跟风现象普遍存在,应加强信息服务,破解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猪贱伤农”。(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郭翔、胥舒骜、程士华、吴慧珺、宋晓东采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