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专家:“最严清理”后PPP进入“拼质”阶段

2018-05-16 23:19:49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财政可承受红线再强调;清库后多地重启PPP项目

  “最严清理”后PPP进入“拼质”阶段

 

  在1.8万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被清理出库之后,多地开始启动新的PPP项目。专家指出,PPP有望在升温中迎来新一轮发展,进入“拼质”阶段。

  近日,在PPP为期四个多月的“最严清理”之后,财政部发布了各地开展PPP项目集中清理工作的最新进展:截至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PPP研究所专家卓识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清库是对之前PPP发展过热的直接降温,主要是为了PPP中长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风控部经理表示,被清库项目中不乏借道PPP变相融资、注重短期利益轻视长期运营的情形。“纯付费的、政府兜底类的基本都清退了,‘假股真债’不能当资本金,央企参与PPP也被严格控制了。”

  新的规范文件也在出台。日前,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54号文)提出了项目前期、采购、签约、履约等各实施阶段的12个“不得”,为PPP合规运作戴上“紧箍咒”。财政部还发布了《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汇总分析报告》,再次强调要筑牢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10%限额的红线。

  地方层面,各地也纷纷落实清理工作,并出台新的发展规范文件。截至目前,已经有北京、湖南、新疆、山东、云南、杭州、吉林等地发布专项文件整治、规范PPP项目。此外,湖南、大理两地率先发文,对PPP和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负面清单管理。青岛全面调研摸底全市所有PPP项目,并以规范PPP发展、管控隐性债务风险为目标,积极探索监管联动。

  在经历清理整治之后,PPP模式一度“遇冷”,但最近也有一系列积极信号释放。4月25日,文化旅游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在旅游景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等领域推广PPP模式。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投融资方式,规范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开始启动新的PPP项目。例如,5月11日,西安市举行2018年第一批PPP项目推介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PPP项目104个,总投资2172.98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创新高。单个项目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有8个,占全部项目的8%。总体上看,发起项目质量提高,使用者付费项目明显增多。项目分布领域全,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市政工程、健康医养等。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朱振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PPP清库已接近尾声,通过对存量项目进行了二次规范筛选,不合规的项目已被清理或要求整改,现有入库项目基本符合要求,有利于PPP质量的提升和后续的规范发展。

  “未来规范的PPP项目还是受欢迎的,但肯定不会像之前那样泛化,会出现一些结构性分化。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增量项目的空间相对有限,PPP项目质量将被严控。另外,存量PPP项目市场值得关注,对PPP项目的运作实施提出了更大的考验。”朱振鑫说。

  从地方政府成功的PPP经验来看,卓识指出,未来PPP项目应该具备三大要素:一是具备中长期的现金流;二是符合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内在需求;三是把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相结合。

  展望趋势,卓识表示,未来PPP操作将更加合法合规,更加透明,也更加标准化;此外,项目的质量、现金流以及内在的经营性、公益性都会有所改善,新入库项目的标准和可投资性也会随之提升;还会有大量的存量项目进入PPP存量模式中来,PPP项目逐渐从新建项目向存量项目转换,更注重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国有资本运营。(记者 孙韶华 王文博 实习生 左翰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