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和睦家医院:机器人手术以最小创伤获得最佳效果

2018-03-23 15:15:45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北京和睦家医院:机器人手术以最小创伤获得最佳效果
    北京和睦家医院顺利完成第2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左一)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左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头颈外科首席专家张彬、(左三)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及泌尿外科主任朱刚、(右一)北京和睦家医院副院长郭颖

艾森网北京3月23日电 20日在北京和睦家医院手术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北京和睦家医院头颈外科首席专家张彬操作达芬奇机器人,顺利完成了一名患者的舌根癌切除手术,这是和睦家医院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所完成的第200例手术。

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运用微创的方法,医生通过操作控制台,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据北京和睦家医院介绍,在追求最小创伤获得最佳效果的目标背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为患者、医生带来多方利好。

到达“难以到达”的病灶深处

这场手术的全称是“达芬奇机器人经面部除皱切口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经口腔舌根癌切除手术”。据张彬介绍,舌根癌生长在舌头根部、喉的前部,位置很深,和普通舌癌不同,舌根位置普通腔镜难以到达。

“之前常见的方法是打开下颌骨,形成一个通路,手术刀进去后才能切除癌变部分,切完后还要再缝合下颌骨,做完手术还要把气管切开,以免血液和唾液吸到肺部。传统方法给病人造成的创伤相当大。”张彬说。

张彬说,该女性患者检查发现舌根肿物为恶性肿瘤后,慕名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向他咨询。“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患者需要切开口腔下骨及颈部,其中颈部的伤口长度可达10公分,开放性创伤大,而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可以实现术后下巴及颈部无需留疤,她从美观角度进行考虑后,一听就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机器人手术。”

类似难以达到又可能带来巨大创伤的病患处恰恰是机器人之所长。张彬说,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活动范围远大于人手,可在狭窄解剖区域360度自如运动,具有牵引、切割、缝合等多种功能,能在狭小空间进行精细操作,手术缝合工作快速精准完成。

“机器人可以模仿手腕的功能进行180度到360度旋转,普通腔镜虽然可以左右转动,但是不能转过来,因此普通腔镜操作不了的地方机器人就可以派上用场。”张彬说。

张彬还说,传统方式进行该类型手术创口大,术中通常需要进行输血,而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该手术,选择通过口腔内及耳后除皱切口为入路,伤口小出血少,整场手术患者失血量不到20毫升,没有输血。此外,传统方法下病人恢复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只需要两三天。

北京和睦家医院外科及泌尿外科主任朱刚在当天也顺利完成了一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朱刚说,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美国95%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都是通过机器人来完成。

“机器人手术做得更加精细,切除肿瘤更加彻底,能更好地保护尿控功能和性功能,也能更好保护正常组织,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更微创,更少损伤肌肉,患者恢复更快。”朱刚说,目前他已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完成了近50例泌尿外科手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现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现场

延长医生职业寿命

在达芬奇机器人口腔癌手术现场,张彬坐在机器人操控台前,通过操作仪器,就可以控制机器臂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张彬说,大多中国人可能会认为,医生“越老越值钱”,其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说,传统外科医生的黄金年龄是40至50岁,因为年纪大了,眼花、手抖会成为致命弱点,而达芬奇手术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弱点。”

张彬介绍说,机器人手术可以通过3D高清放大镜,将病患处放大到10-15倍,直到调试到医生合适的度数;年纪大的医生在进行神经血管等精细手术时容易手抖,通过机器臂进行手术,则可以非常有效避免手抖。

张彬还说,年纪大的医生不能久站,对于一些需要使劲的地方也往往力不从心。“机器人手术做起来很舒服,不需要费大力气,所有的操作都很轻柔。“这无疑延长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目前为止,张彬已经进行了4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但在去年8月份第一次利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时,张彬坦言颇具挑战。“虽然之前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但机器人手术没有反馈,医生摸不到病患处软硬,刚开始确实很具挑战,但手眼配合的经验多了,很快就不是问题了。”

张彬说,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有多个科室的医生通过和睦家平台接受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以往都说,胸科医生不会做腔镜手术肯定会被淘汰,随着日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领域的逐渐扩展,不会做机器人手术的外科医生可能也就落伍了。”

张彬教授在操作台操作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
张彬教授在操作台操作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

鼓励共同参与的医疗文化 搭建开放创新平台

如今,达芬奇进入中国已有十年。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达芬奇机器人装机4409台,中国大陆69台。

北京和睦家医院2015年5月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已在泌尿外科、胃肠、小儿外科、妇科、头颈外科、肝胆胰外科、胸外科、普外科进行达芬奇微创手术。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说,能够帮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始终是医院追求的目标。

盘仲莹说,在进行手术前,医院会让病人和家属参与到医疗方案决定中。“我们鼓励医生、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医疗文化,通过医生提供各种方案的要素对比,讲明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和潜在风险,我们更建议家属乃至病人自己做出决定。”

盘仲莹还介绍说,和睦家医院致力于搭建开放、创新平台。“比如我们就曾做过机器人手术的直播,除了关注医疗科技和好奇心强的网友外,也有非常多的专业医生观看直播,传播效果非常好。”

另外,北京和睦家医院还通过与北京多家公立医院合作,帮助培养了不少技术骨干。早在2013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北京和睦家医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整合两个医院在医疗、护理、管理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2015年6月,北京和睦家医院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技术支持下成立达芬奇微创手术中心。

在张彬看来,大型公立医院目前还缺少达芬奇机器人这样的高端设备,而相比之下,私立医院的机制更灵活、设施更高端。“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合作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个公立医院医生利用私立医院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是非常便于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介绍说,机器人手术仍然是由医生操控的实时手术,操控机器人的医生需有过硬的临床技术和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而优秀的医生与达芬奇微创手术中心实现了“好马配好鞍”,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达芬奇微创手术机器人既是一个高精密领先的手术操作系统,也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这种微创的理念应该更多向患者普及,并让病患从中受益,提高生存质量。” 季加孚说,与和睦家的合作更是为广大患者多元化就医提供一种选择,希望患者得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朱刚说,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是一个革命性变化;从传统手术到机器人手术,又是一个巨大飞跃。“医生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手术,而达芬奇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实现这一点,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优势被认同,希望未来能用更多的机器人手术来进一步改善外科手术效果,并减轻外科医生的体力劳动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