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任“大管家”刘昆将如何管好国家的“钱袋子”?

2018-03-22 17:13:22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任“大管家” 刘昆将如何管好国家的“钱袋子”?

艾森网消息: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   3月19日,新一任财政部部长亮相,刘昆从肖捷手中接棒,即将执掌开启新一轮财税改革大幕。

 

1521688961652.jpg

资料图:刘昆(右)。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公开资料显示,刘昆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曾在广东省财政厅工作8年,后任职财政部副部长3年多时间,再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工作一年多时间,对地方财政、财政绩效管理、预算工作等领域比较熟悉。

财政部被百姓形象地称为国家的“钱袋子”,财政部部长被称为“大管家”,预算报告则被称为“国家账本”。花钱看账本,作为财政部新任部长,这位“大管家”将如何管好国家的“钱袋子”?在我国正徐徐展开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蓝图”中,他又将如何着墨?

  读懂“国家账本”的正确姿势

“国家账本”包括哪些?《预算法》规定,政府预算分为“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一般公共预算为例,是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我国《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财政赤字率降低至2.6%。如何正确看待这一数字?“尽管今年财政赤字率比上年有所降低,但是我明确告诉大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没有变。”时任财政部部长肖捷在3月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说。

财政赤字是一年中国家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赤字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是赤字率。我国财政赤字是在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因素计算得出。

除了赤字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2018年预算报告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规模将达到20.98万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去年增长7.6%,增幅高于今年预算收入6.1%的增幅。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亿元,比2017年增加5500亿元;中央基建投资安排5376亿元,比2017年增加300亿元。

报告提出,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普惠性,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教育、国防等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个体现是在减税降费。根据预算安排,全年预计减税8000亿元以上,加上进一步清理各种收费,将减轻税费负担1万亿元以上。

谁来保障国家“钱袋子”的钱用在刀刃上?

根据2018年预算报告,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177亿元,增长6.1%。对比五年前,2013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元,增幅约42%。

国家的“钱袋子”是鼓了不少,但好钢用在刀刃上,财政部如何把钱花好?其实这就是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绩效管理。政府花钱如同一个家庭的开支一样,安排的财政支出要考虑这笔钱往哪儿用,钱花到哪儿,要讲求效益,不能打水漂。

那么,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解决财政支出的低效和无效使用等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管理?

2018预算报告指出,将绩效管理涵盖所有财政资金,并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扩大绩效评价范围,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参与绩效评估,加大绩效信息的公开力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主动向人大报送并向社会公开。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党中央改革部署要求和预算法、监督法规定,人大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开展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主要内容包括支出预算的总量和结构、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查、部门预算、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政府债务。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优化审计署职责,将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的职责划入审计署,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

也就是说,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财政管理部门来说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加上人大的审查监督和审计监督,三方同时发力,推动建立重效果、讲成本、可问责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

  “大管家”有哪些新挑战?

每年两会,财税改革和新增税种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重回财政部掌舵的刘昆,无疑将面临财税体制改革难题和税种的立法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刚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表明,分手24年的国地税又复合了。这将是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为什么要合并国地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两会答记者问时说,“我参加一次座谈会,有专家跟我说他去调研时发现,在餐馆里边吃饭是由地税向餐馆收营业税,而要打包带走就由国税来收增值税。他问当地有关方面,要是站在餐馆门槛上吃该由哪个部门来收税啊?当时对方给他的回答是‘你这是抬杠’。但在现实当中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我们这几年通过推动营改增、取消营业税,实现了税收以共享税为主,这样国税、地税合并就有了基础,可以避免多头收税、干扰企业的行为。所以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管也是要触动利益的。”李克强说。

财税体制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是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财政体制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包括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财政转移支付等要素。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上收财政收入权,但对财政支出权的调整有限,省级以下各级政府负责提供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也就是说财权上移,事权下放。对于地方来说,责任有很多,但是钱却跟不上。

2018年1月27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出台。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将研究制定交通运输、科技、环保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此外,根据财政部2018年立法工作安排,将力争年内完成契税法、资源税法、消费税法、印花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关税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部内起草工作。

接下来,如何在财税体制改革“蓝图”上落笔着墨,如何加快立法工作进程,将是刘昆这位新任财政部长的考验。

阿里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