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年GDP达到82.7万亿人民币,首次突破80万亿,被称为进入“80后”时代。在体量增大的同时,面临的增长动力不足、风险挑战增多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提高了对增速放缓的容忍度,但更重要的,是下大力气解决好两道“减法题”,为经济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压减产能。这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破解“十面霾伏”、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要求。根据发改委主任何立峰6日公布的数据,过去两年内已累计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分别为1.2亿吨和5.4亿吨。其他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也在经歷同样的淘汰关停。
随着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环保生态被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从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中央派出四批督察组完成对全国所有省区市的环保督察全覆盖。这种强力亮剑,倒逼各地破釜沉舟寻求出路。譬如内地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北省文安县,停产整改7000多家人造板企业,整合后只剩下达标的200家。然而由于优化升级,产值、纳税却实现翻番。可以预料,新一届政府任内,将迎来去产能的大决战。
二是简政、减税、减费。尽管外界一直有质疑中国营商环境的声音,但应当看到,中国经济蕴含着蓬勃的活力。令世界感嘆的“新四大发明”中,除了高铁,其他三项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的勃兴,都得益良好的发展空间。中国去年实现了“两个一千万”,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脱贫1289万人,新经济创造的新机遇也功不可没。
在旧模式与新业态的相互碰撞磨合中,中国政府在不断探索改进调控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还制定了明确目标,全年要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减费1.1万亿元以上。若能真正破除“审批万里长征图”,中国经济将进一步释放创造力。
来源:大公网 作者:马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