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俄媒称中国共享经济领跑全球 未来将保持年均40%增长

2018-03-04 08:09:47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俄媒称中国共享经济领跑全球 未来将保持年均40%高速增长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俄媒称,近来,共享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一词在俄语里有几种译法:协同消费型经济、份额经济、合作参与型经济。协同消费的概念是蕾切尔·博茨曼和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同消费的兴起》一书中首次提出的。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协同消费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意之一。

  据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网站2月26日报道,以共用、互换、租借代替占有的新社会经济模式引发了商品服务消费的变革。这种模式涉及广大服务领域(工具、设备、汽车、住房、信息等)。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这一现象达到可与传统经济模式匹敌的规模。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系统在当代社会的普及简化了无现金交易和服务获取方式。

  报道称,共享经济普及最广的是中国,这里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达到86%,这一比例领先全球。调查显示,2016年底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上支付的比例为31.7%。

  报道称,2016年中国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员约为585万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3.45万亿元。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的规模将高达23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31人民币),占全国GDP的1.67%、全球共享经济总量的44%。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会占到GDP的10%;2025年预计达到20%。

  报道称,中国正在实施的“互联网+”战略把在线商业模式用到了传统行业,让开发交互平台的初创公司更容易起步。共享服务在很多城市发展得欣欣向荣,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流行的共享单车。该行业OFO公司截至2017年底打入了20个欧洲国家的市场。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拜公司则把业务拓展到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017年底前在全球200座城市成功落地。

  近来,共享汽车在一些城市的热度上升。只要下载必要的手机软件,就可以搜索到附近的汽车,然后驾驶到目的地的指定停车场还车。短期内中国已经出现10几家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

  专家认为,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前途无量。不仅有很多平台提供闲置不用的设备、家电、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就连名牌化妆品、服装、昂贵饰品和住房也出现在共享市场上。

  报道称,共享经济模式催生了物联网企业。2013年在中国成立的硬蛋网(IngDan)为全球技术初创公司和企业家提供了与中国电子产品生产商直接对接的平台,以生产瞄准国际市场的新产品。中国专家认为,共享经济确保了生产部门的发展,生产资料的交换变得更加重要。

  开发i5共享智能机床的沈阳机床集团订单总量已超2万台,智能工厂签约建设50余家。

  中国还出现了交换知识的共享平台。深受网民欢迎的知乎网是一个网络问答社区。截至2015年3月,知乎社区拥有1700万注册用户,月UV(独立访问量)接近1亿。这个网站的主要特点是对专业知识收费。它从2016年起推出了知乎Live服务,受到认可的专业人士或知识分子在1小时内回答网民的问题,听众需要为收听或提问付费。

  报道称,据估计,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年均增长40%。中国将其列为国家优先扶持方向。直属国家发改委的政府智库——国家信息中心在北京成立了共享经济研究中心。

  报道称,作为新投资领域的各种新型共享经济在中国遍地开花,政府希望利用共享经济来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过剩产能、创造就业岗位、提供更经济、更多样、更便捷的服务等,并制定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共享经济,简化企业登记制度,完善税收政策,支持自主创业人员。

  报道认为,如此看来,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框架内落实创新发展战略的方针不仅促进了新技术推广,还催生了作为新增长点的新生产部门和新型商业,特别是共享经济。业内专家指出,共享经济在2018年依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企业才能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并保持稳定增长。(编译/贺颖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