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8-03-02 12:31:39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于立霄)“以后家人终于不用年年办签证了。”人工晶体高科技企业创始人解江冰感叹道。中关村最新推出的国际人才20条政策,为一批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在华居住创造了条件。
中关村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新推出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的20条政策,为北京“瘦身提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利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解江冰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工作生活多年。8年前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的他决定回国创业,他的家人都加入了美国籍,他却仍然保留着中国国籍。身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解江冰说,这个新政让家人可以获得中国“绿卡”,解决他最担忧的子女教育问题。
中关村着眼于打造优质的“类海外”“超海外”环境,探索依托外籍领军人才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为他们搭建施展本领的平台。
为国际人才开通申请永久居留的“直通车”实施一年多来,已有353人拿到永久居留证,为联想、百度、小米、北汽等中关村企业引进百余位外籍高端人才,解决了困扰这些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被外籍人才誉为“世界上办理速度最快的绿卡”。
为了拓展海外引才渠道,中关村在主要发达国家建立了10家海外联络机构,聘请一批海外院士专家担任中关村海外顾问。目前,中关村已有“千人计划”专家1343名,占全国近20%。
近年来,中关村紧扣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中关村科教智力资源丰富,如何将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抓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个“牛鼻子”。
围绕人才的发现、激励、使用、服务,中关村推出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对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实行股权和分红激励,并给予分期纳税或取得收益再纳税的优惠政策。
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关村首个获批的中央高校股权激励试点,以专利技术出资的30%作为股权奖励给毛二可院士等6位核心技术人员,创办理工雷科公司。3年多时间,公司以7.36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对价与上市公司重组,技术人员的股权实现了133倍的大幅增值。
截至目前,像理工雷科这样获得批复的股权激励试点方案,中关村已有105项,有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员获得股权,激励总额2.25亿元,平均每人55万元,真正做到了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目前,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其中,独角兽企业67家,占全国一半左右,是全球仅次于硅谷的独角兽最密集区域。创新创业保持活跃态势,全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近3万家,日均新设立80余家。
迄今,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达6100多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4年来,北京累计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20亿元。
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中关村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正在广聚天下英才创新创业,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