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部分地区存贷比爆表 居民储蓄潜力已尽?

2018-02-09 12:05:40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银行分、支行行长与信贷业务人士获悉, 2018年1月,存款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更加严峻。与之相对的是,居高不下的贷款需求与永远不够用的额度,存贷款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正在加剧。

业内普遍预测,1月贷款规模或达2.8万亿左右,伴随着贷款需求上升,吸储困难并未改善,存款流失的困境还在升级。

据央行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金融机构新增境内人民币存款13.34万亿,同比少增1.8万亿。

特别是,2017年12月人民币存款较11月末减少7749.04亿元,其中,政府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吸储困境已经从存款增速下降升级为存款规模负增长。

爆表的存贷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某大行1月份贷款增加1000亿,存款反而减少500亿。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对记者直言,现在的信贷放量都是收容“超生游击队”,“超生”的孩子需要上户口,可是银行存款反而是下降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采访中发现,存款下降、贷款上升的不匹配在2017年已有体现,甚至在部分地区普遍出现了存贷比爆表情况。

某大行地方支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2017年全支行存款13.5亿,贷款20多亿,存贷比早已超出100%。

这种情况在去年并不少见,该地省行层面也是如此。记者了解到,该行当地省级分行去年新增贷款300余亿,新增存款只有170多亿,多余额度靠总行支持,而这种情况在2017年之前并未出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该行总行层面看,存款增长大于贷款增长,但部分地区出现存贷比爆表的原因,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政策需求有关,比如有些地区处于发展期,基础设施项目多,或扶贫任务较重,额度上需要总行给予更多支持。

该大行当地资深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月份省行层面存款是增加的,但增速正在放缓。分部门来看,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但对公存款下降。“结合当地往年情况,因为牵扯年初公司需要支付工程款,一季度对公存款都有下降,但今年下降幅度较往年更大。”

究其原因,该资深业务人士指出,一方面央行坚持中性货币政策,整个资金和M2增速都是向下趋势,必然带动社会资金量减少,最终体现在银行存款上,不可能像往年增长那么多;另一方面,现在企业和政府平台融资渠道都在收窄,对公企业和机构的流动性也在收紧。

存款增速不容乐观

某大行信贷业务人士认为,随着对金融业的监管加强,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当不合规的非标、理财等产品到期后,将不能存续,大量的资金无处可去,理论上有可能回到银行存款和标准债券市场中,银行目前的存款困境可能获得缓解。

而前述银行资深业务人士认为,情况未必如预计的那样乐观。一方面从宏观环境上去杠杆还在继续,资金整体上还是较往年偏紧;另一方面虽然社会资金将逐步规范,但银行体系外循环的资金是否会回到体系内形成存款,目前尚不好判断。因为居民存款分流到表外理财趋势不容易逆转,互联网金融对资金的分流也很严重,银行存款利率没有抬升的情况下,存款回流的吸引力不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业内人士对于2018年存款回暖预期并不乐观。

居民储蓄率高增长是中国经济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具有超强韧性,战胜债务风险的有力支撑。但前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近日指出,去年中国居民第一次出现了储蓄增长率为负,中国居民很快将成为一个“赤字部门”。M2增长放缓,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企业定期存款下降,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李扬认为,居民与企业存款的减少,与居民、企业收入增速下降有关,体现实体经济存在问题。

某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银行存款尤其是个人储蓄存款增速放缓甚至下降,这一趋势可能还将延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2016年起居民拿出大量储蓄投资房地产,居民杠杆率攀升,截至2017年9月,居民部门杠杆率超过50%,在发展中经济体处于高位;二是2012-2017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近1800万,而劳动人口正是拉动储蓄的主力军;三是消费增速加快,超过同期GDP增速,若消费增速超过收入增速,储蓄减少也是必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