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6.9%的背后,中国经济更有“料”

2018-01-19 11:57:03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e592adf64d0b4ea587e2d06cf41ac965.jpeg

艾森网消息:据海外网报道,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这一增速,高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6.5%左右的目标,实现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预期,是最近7年来经济年增长率的首次提速,也让中国GDP总规模首次突破80万亿大关。尤其是,两个“首次”,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这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经济复苏,提振了外需市场;内需特别是消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标志的经济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效应进一步显现。

内需旺盛

内需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贡献。消费与投资同为内需,如果说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是投资驱动,那么如今则是消费驱动,消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7年中国人均GDP预计可达9000美元,虽与发达经济体尚有不小差距,但在这样一种人均GDP规模的背景下,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消费已从温饱型消费转向小康型消费;再加之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必然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经济增长源源不竭的动力。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投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近日,有美国媒体报道,按照现行的增速计算,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首次赶上或超过美国,这在反映我们有强大购买力的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增长已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以消费为主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然成型。

当然,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进一步突显。当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投资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和培育新动能。比如,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而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这意味着,尽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其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在不断加强,这将有助于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外需提振

2017年,世界经济结束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复苏势头明显。不仅发达经济体出现了增长势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继续回暖,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各大经济体同步复苏的现象。受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外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开始发力。

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而且,进出口增长超预期达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创六年新高,并有望超越美国,重返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中国出口自2017年起止跌回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负转正,估计达到了0.2至0.3个百分点左右。

这意味着,由于世界经济显明的复苏势头,在内需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之际,外需从拖累中国经济增长转向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有了内外需双动力的贡献。

改革红利

2017年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不断成长的一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企业成本继续下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等短板领域投资规模增长、速度加快。

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新动能继续较快成长。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继续增长,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带动了新产业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标志的结构优化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强身健体,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其释放的改革红利为中国经济增添了新动力新活力。这是2017年中国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的重要看点,是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重要保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