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联储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隔夜出炉

2019-11-21 02:15: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3点,美联储将公布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这份纪要会改变美联储12月甚至2020年的降息预期吗?有何看点?

不知道各位投资者有没有注意到,美联储最近似乎变得很“健谈”。

在10月利率决议之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两次在国会作证词,副主席克拉里达、“三把手”威廉姆斯以及其他大小官员几乎全员登场,陆续发表讲话,怒刷存在感。

而他们越讲,期待美联储再降息的投资者心越凉:美联储12月降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么,明天凌晨公布的这份会议纪要会改变市场预期吗?

01 市场预期

当前市场基本是笃定美联储12月不会降息了。20日早间,据CME“美联储观察”,12月维持当前利率在1.50%-1.75%区间的概率为99.3%,降息25个基点至1.25%-1.50%区间的概率仅为0.7%。

02 精选分析

这份纪要大概率不会改变市场预期

首先,美联储官员近期的频繁登场也让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毕竟,鲍威尔与各位官员的讲话已经给了投资者较为充足的信息去预测美联储接下来的行动。

12月到底会不会降息?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当然是有投票权的各位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0月美联储降息了,但鲍威尔随后马上就释放出接下来暂停宽松步伐的信号,其他官员也是“鹰”语连连。

分析指出,近期美联储官员讲话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一句在货币政策方面震动市场,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进展。美联储内部鹰鸽派似乎都对当前的利率水平感到满意,因此,除非看到基础经济数据出现持续、实质性的改变,否则美联储料不会作出政策变动。

2020年呢?

对于2020年,联邦基金期货合约的定价表明,市场预计在2020年期间只会再降息一次。甚至,从10月24日开始,就有神秘亚洲交易员大手笔押注美联储在此次降息周期最多只会再降息一次,且还在持续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是新的一年,意味着美联储的票委会面临一波“换血”,所以投资者在预测美联储明年货币政策的时候需要将关注点聚焦在票委上。记者近期动态发现,在确定的4名2020年票委中,有三名立场偏鹰。

梅斯特:不支持在美国使用负利率,在10月会议上倾向于不降息,尽管降息能起到作用,但这是只是侥幸,美联储处在有利位置,将审慎观望。

哈克:反对10月降息,美联储应该维持利率不变,观察经济发展状况。

卡普兰:美联储的政策设定是合适的,预计到2020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在1.5%-1.75%,对负利率不感兴趣。

卡什卡利:负利率将是我们使用的最后工具之一,很高兴降息了三次,不认为就业市场像低失业率显示的那样强劲。预计经济增速将持续,但风险仍存。

但有3大看点不容错过

经济实质性再评估

在10月决议之后,鲍威尔表示,美联储调整政策立场的时候需要对前景进行一个实质性的再评估。这也让市场极其关注美联储所谓的“实质性再评估”到底是什么样的,投资者希望从纪要中看到美联储对潜在风险,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等的看法。

不过威廉姆斯周二也强调,再评估的结果预计不会令人“毛骨悚然”。他指出,最重要的是,美联储必须确保不会对个别数据过度反应,并对接下来一两年的经济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目前来看,虽然美国经济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但其失业率接近50年低点,就业人数稳定增长。自上次会议以来公布的经济数据似乎都在支持美联储关于劳动力市场强劲和家庭支出支持经济增长的观点。

通胀预期

鲍威尔此前指出,在考虑加息之前必先看到通胀显著上升。市场将这解读为:美联储基本没有加息的想法,美联储更害怕的是低通胀而不是高通胀,在通胀真的高到不可控之前,美联储更愿意维持当前利率水平,甚至,一旦遭受外部冲击或者经济放缓,美联储还可以降息。

回购

自9月17日隔夜一般抵押回购利率从2%跃升至10%以来,美联储一直在向融资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从10月开始购买国库券,计划每月购入600亿美元短期国债。

鲍威尔在国会作证词的时候就表示,短期利率已重新得到控制。但不是每个人都相信。 投资者希望从会议纪要中了解更多对融资市场潜在长期解决方案的细节。同时,他们将密切关注央行正在进行的回购操作、国库券购买,以及展望关键的资金紧张节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