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联储降息核心逻辑:中性利率比预期低

2019-08-02 00:41:21 信息来源:棱镜 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9年7月31日美东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前,平日里略显喧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突然变得鸦雀无声,部分交易员调高了平时当作背景音的商业电视频道声音,以等待7月美联储议息决议。

2点整,美联储发布议息决议,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2%-2.25%,这是美联储近11年来首次降息。美联储同时宣布,提前两个月暂停缩减资产负债表。美联储称,虽然美国经济前景良好,但全球经济增长疲弱、贸易局势不明朗,采取适度行动维持经济扩张,本次降息“出于保险和风险管理的考虑”。

但面对非衰退期的降息,市场陷入困惑。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决议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中解释称,此次降息只是“周期中的一次政策调整”,暗示并非连续性降息的开端,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随即下跌,当日最大跌幅超过400点。但鲍威尔随后又在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时表示,“也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只会降息一次。”

从历史上看,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主要是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的应对措施,目前的宏观经济数据并没有给美联储连续降息的充分理由。在找不到方向的情况下,三大股指当日震荡收低,跌幅均超过1%。

让人窒息的1998年

美联储的此次降息,让熟悉美国金融历史的人想起1998年。

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同样在美国经济的非衰退期,开启降息。

全球市场咨询集团高级市场策略师肯尼(Peter Kenny)1998年时在纽交所拥有席位,在交易大厅管理机构投资人的交易。

“在1个月内75个基点的降息,是戏剧性的。这样的规模,当时让很多人吃了一惊。”回忆起20年前的场景,肯尼认为,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巨亏改变了市场心态,成为格林斯潘降息的主要导火索, “对于华尔街来说,长期资本的巨亏,让市场意识到一种新型风险的可能。”所谓的新型风险,即美国可能因为海外风险遭遇巨大冲击。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卢布贬值,违约国内发行的国债。美国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在四个月内亏损46亿美元,几乎把整个华尔街都拖下水。长期资本于1994年由所罗门兄弟的前副董事长约翰·梅韦瑟建立,从事债券衍生品交易,曾经年化报酬达到40%。董事会成员里包括数学金融学家斯科尔斯和莫顿,两位因为选择权定价公式在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8年长期资本的巨亏,让市场一度陷入恐慌。

在1998年9月23日,美国财政部长和美联储随后组织大商业及投资银行,共出资36.25亿美元救助长期资本。此后9月29日,由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同年10月15日,美联储再降息50个基点。当年的美国GDP为4.5%,失业率为6%。如果单从本土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防范经济可能遭遇的冲击,成为当时的美联储给出的理由。

美联储核心逻辑:中性利率比预期低

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前标普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Paul Sheard)对《棱镜》表示,目前并没有类似俄罗斯债务危机或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

他认为,美联储此次降息的核心逻辑,是中性利率比美联储预期要低。降息,是此前过度加息之后的反向修复,“是一次谨慎的重新调整。”中性利率是指在充分就业和稳定通胀情况下的短期利率:即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发展时的利率水平。

谢尔德认为,美国虽然劳动力市场好转,但核心通胀继续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工资增长缓慢,增长预期放缓,都成为美联储主要考量的宏观因素。

但直到今年年初,还没有人预料到,美联储会在2015年开启的加息趋势中采取突然降息的策略,直到今年6月风向突转,也让此次美联储降息,有市场倒逼之嫌。

6月初,纽约联储主席、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委员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曾经在一次小型活动上被长期跟踪美联储货币政策的CNBC主持人莱斯曼(Steve Liesman)拐弯抹角地问,美联储到底会不会降息。威廉姆斯始终未正面作答。此后,莱斯曼半调侃地表示,“好像股市都知道你们要干什么了,就你们还不知道。”小型活动现场爆发笑声。当时,美国股市一再走高,市场传言,美联储或在政治压力下,转为降息。

在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小型沟通会之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在6月底到访纽约,后向市场释放信号,“贸易和全球增长的‘乱流’已经重新出现,促使美联储考虑降低利率。”美联储的多次信号和沟通,让降息预期,逐渐升温。

但更大的问题是,降息25个基点之后呢?

超级牛市还能维持多久?

1998年格林斯潘的降息决定,直到今天都存在争议。

在“救市”的合理性背后,催生资产泡沫蔓延。格林斯潘1998年第三次宣布降息前不久,美国“社交媒体先驱” theGlobe.com刚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IPO。上市当天从发行价9美元,暴涨至87美元开盘,当日曾最高涨至97美元,至今保持着IPO当日暴涨600%的记录。美联储1998年的降息决定,也被诟病为吹大互联网泡沫的“火上浇油”。

2001年,theGlobe.com最终市值暴跌95%,成为那段互联网泡沫破裂历史中无数资产贬值、公司破产变卖中的一个注脚。

对于7月降息决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我觉得今天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诺贝尔经济学家、《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席勒却想法不同。席勒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过热,现在市场需要的是加息,而非降息。

从2016年开始,席勒就开始对比现在的美国股市和1929年美股大崩盘之前的相似点,“1929年之前,美国已经开始加息,但没能有效冷却,最终崩盘。”席勒在本周接受外媒采访时曾表示,历史上有太多次出现央行智慧被美国政府压制的情况,最终导致通货膨胀难以遏制。席勒担心,现在资产价格上涨,最终将带来历史性的暴跌。

但经济学家的警告,并没有让交易员和投资人打算现在就撤出市场。一位美股交易员对《棱镜》表示,这并不是美联储历史上第一次在股市接近历史高点时降息,“绝大多数时候,股市会在历史高点后,继续升高。”

从2009年算起,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涨幅均超过200%,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达到400%,在市场已经意识到资产价格偏高的同时,创纪录的股票回购、公司盈利好于预期,仍在给美股添柴。

在美联储十年来首次降息之后,投资人也在等待其他全球主要央行的利率走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