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绵阳:“农民英雄赵富林先生”票证收藏捐赠国家 纸上记忆让历史活起来

2025-08-24 17:37:54 信息来源:四川新媒体中心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中国社会新闻社 (艾森新闻网www.isenbj.cn 首席记者 薛一鸣 通讯员刘辉) 2025年5月4日,在绵阳市铁牛广场古玩市场,偶然遇到了正在购买稀有票证收藏的“农民英雄赵富林先生”。


  
       赵富林先生告诉记者:他有空就会到各地古玩市场,看有没有稀有的各种票证收藏品,如果发现了,不管花多少钱,都一定要买来捐赠给国家。

  
       据了解,赵富林,男,汉族,生于1954年,家住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忠教乡泉丰村5组,农民(原来是水利局干部,28年多工龄)。多年来,他向许多省市县档案馆捐赠了一系列珍贵的票证文献资料等物件,包括建国以来的粮票、油票、糖票、肉票、布票、住宿票、车船票证以及文件通知等等,这些物件不仅见证了中国自建国以来特别是困难时期计划经济及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赵先生对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祝福。


  
       他说:“我才回来几天,全国各地跑,又向湖南省、广东省、惠州市、夏门市、湖北省、贵州省捐赠了几百件票证,他们特欢迎我的票征。”

  
       2025年3月10日,湖南省档案馆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登了一篇题为《2025年3月10日赵富林先生向湖南省档案馆捐赠粮票、油票和肉票等各类票证资料117张(证书编号000095)》的文章,报道了捐赠的所有票证的事迹。


  
       据报道,湖南省档案馆迎来一份珍贵的历史馈赠——赵富林先生将个人收藏的粮票、油票、肉票、烟票等各类票证资料共计117张无偿捐赠给该馆。

  
       此次捐赠的票证时间涵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是由全国多地发行的生活物资票券。在计划经济时期,票证是居民获取粮食、食用油、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凭证,生动反映了当时物资分配制度与民生状态。


  
       赵富林先生从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奖励,尽管特殊时期离岗,但有着工作28年多的工龄,现在生活较大来源是耕种田地(三台县职能部门也在尽快研处其退休工资、补助等)。从1966年起开始收集各类票证近60年的收藏生涯中,他不仅保存了这些“纸质上的记忆”,更为突出的是从2021年起陆续向全国多个省市档案馆捐赠珍藏,践行“让历史活起来”的信念。谈及初衷,赵老说:“这些票证是几代人的共同回忆,捐赠给国家,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珍惜当下。”


  
       赵富林先生的捐赠行为,以微小纸片承载宏大历史,用无私分享延续文化血脉。这份跨越时空的馈赠,让历史的记忆重新焕发光彩,也为后人留存了一部“看得见”的社会发展史。

  
       湖南档案馆发布的这篇报道,写得很好,水平高,让赵富林先生很高兴也很欣慰,诠释着对自己的收藏行为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对自己捐赠票证的行为表示了赞誉。赵富林先生表示,还想再收集一些给他们的邮去。


  
       当记者问及赵富林先生购采稀缺票征及捐赠给各省市县的车旅费从何处来时,赵富林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每月只有几十元钱的生活补助费,吃饭都不够,自己原在三台县塔山镇场镇有一处私房,由于办厂欠款被卖了。2021年塔山镇政府给我补偿三十余万元人民币,还了一些欠款,剩余的这几年就拿来用于捐赠了”。

  
       赵富林先生的捐赠不仅丰富了各地国家档案馆的收藏,也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他的行为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中来,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文献物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赵先生成长历程的缩影。赵富林先生的捐赠行为得到了各省、市、县领导及档案馆领导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赵富林先生为了历史保护及文化传承,给后代子孙留下丰富的历史见证,为捐赠事业作出这么多贡献付出很多,我们深受鼓舞,应该向他字习,为他点赞,为其捐赠爱国行讴歌并摇旗呐喊。

  
       当被记者问及下一步你还会继续到各地国家档案馆捐赠这些票证时,赵先生毫不犹豫的说:“会捐的,虽然自己没有多少钱,现在还住在别人家里,有时还要回农村种地,不种就没有收入,不过等下半年红薯、包谷类农作物卖后有钱了,还会继续为历史见证,为文化传承继续做好这份有意义的捐赠事业”。

  


图\文信息来源:四川新媒体中心
责编:薛云飞
校对:王梓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