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右前旗草原生态保护重修复
2022-08-24 08:19:29 信息来源:科右前旗林草局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艾森网记者 戴月丽 徐伟)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旗委、旗政府及林业和草原局十分重视草原生态保护的修复工作,他们把这项工作纳入日常安排之中,结合实际建立制度体系,抓紧好工作落实。
构筑制度体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中草原保护修复的4条工作原则,即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系统治理,分区施策;坚持科学利用,绿色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要求。科右前旗探索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构筑草原产权制度、保护制度、监测预警制度、科学利用制度、监管制度等五大制度体系。在构筑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在新任局长刘恒年的正确领导下,他们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由专人负责的领导小组。一是围绕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研究制定“牧区十条”发展意见,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二是成立全旗现代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全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是制定印发《科右前旗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办法》、《科右前旗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施方案》、《科右前旗人民政府实施禁牧封育令》等规章制度。
推进修复进程
在构筑草原生态保护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科右前旗还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和重点项目,这些工程和项目包括:
退牧还草工程。2002年—2020年,科右前旗被纳入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19年来项目累计投资3.932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9428亿元,地方配套0.9亿元),累计完成草原围封1140万亩,建设人工饲草料地55.5万亩,毒害草治理6.0万亩,建设棚圈10800处。
退耕还草工程。2018年—2020年科右前旗实施了退耕还草工程项目,3年来项目累计投资9000万元,建设人工种草9万亩,种植品种为草原3号苜蓿、无芒雀麦、敖汉苜蓿和扁穗冰草等。
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2020年实施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928万元(其中草种种草抚育管护补助1600万元,退耕还草生活补助22400万元,种草保险保费480万元,工作经费448万元),全部为内蒙古自治区财政资金;建设已垦草原退耕还草8.0万亩,均种植紫花苜蓿,现已全部完成。
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项目。2016年—2018年实施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项目。3年来项目累计总投资42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588万元,地方配套647万元),建设人工饲草地21.18万亩,均种植燕麦、草原3号苜蓿。
落实草原补奖政策机制。2018—2020年,全旗核定草原补奖面积为1342.45万亩,其中禁牧补助面积499.91万亩,草畜平衡奖励面积842.54万亩、禁牧补助标准为每亩11.92元,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为每亩3.97元。享受草原补奖农牧民8.3万户,28.45万人,总资金为9309.8万元,其中奖励资金3349万元;补助资金5960.8万元,均已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020年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总投资资金900万元,其中第一批投资资金600万元、第二批投资资金300万元,全部为中央投资。项目区位于桃合木苏木阿其朗图嘎查,治理退化草原6万亩。项目建设内容为重度沙化风蚀坑治理450亩、中度沙化草地治理644亩、重度退化草地治理8277亩、中度退化草地治理19500亩、轻度退化草地治理31129亩、乡土草种(养草)抚育3000亩、机械免耕补播及人工划沟补播苜蓿6000亩。
草原虫鼠害防治。强化草原鼠虫害预警体系建设,成立全旗草原鼠虫害预警监测中心,建立农牧民测报网络,设立78个观测区。测报网络覆盖14个乡镇苏木,坚持每年草原鼠害虫害危害面积各控制在100万亩左右。2021年,进一步完善了监测预警防治体系的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药物及物资,并坚持巩固和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与农牧民测报员相结合,于4月份开始,走访全旗78名农牧民测报员,进行再培训、再提高,在监测预警能力上有了新的突破。
草原资源调查
2021年7月,自治区林草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启动后林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草原基况地面监测技术规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方法,认真组织开展草原资源内业数据分析、小班区划、样地布设等工作,及时制定外业工作方案,组建技术组和工作组,密切配合由北京林业大学、自治区草原研究所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在全旗14个苏木乡镇(场)开展外业调查。共完成草原监测样地145个,调查样方435个,于2021年8月初率先完成了草原资源调查任务。
信息来源:科右前旗林业和草原局
本网编辑:赵宪臣
校对:王梓旋